2024-06-19・吹專訪

【吹專訪】兄弟情之外,末代Indie Kids獻給上世紀末的溫柔:拍謝少年談《噪音公寓》

「咱為愛犧牲敢有算犧牲?」是黑哥,讓拍謝少年的新歌〈共身軀完全放予去〉出現這般優美的詞。

原本他們是寫「咱為愛犧牲,亦為情所困」,心繫台語搖滾的團員說,黑哥的指點常有畫龍點睛的作用,差一點就差很多。例如「犧牲」在一句裡出現兩次,使歌曲更有記憶點——質問自我,同時問他人,效果很驚人。

交流台語歌詞之外,人稱「黑哥」的台語歌王謝銘祐,也隨著團員們來到錄音室,擔任配唱製作人。黑哥做事細膩,還把 demo 中的 vocal 旋律線寫成簡譜,跟他們討論、逐字打磨。

不僅聲音的表情更細膩,團員們明白這次製作需要升級,於是邀來金曲製作人周已敦加入,同時看顧新專輯,以及辦在台北流行音樂中心的發片演唱會。他擁有扎實的製作經驗,在看得見與看不見之處,擦到精緻跟搖滾樂的平衡點。

音樂使人自由,被金曲獎座包圍使他們成長。始終如一的,是這一尾土產的搖滾樂團對於音樂的執著。玩團 20 年,至今發過 4 張專輯,演出跑遍海內外,手裡提著的依舊是那三樣樂器:吉他、貝斯及鼓。

回溯探索音樂的歷程,吉他手維尼說:「這張專輯的 title 叫《噪音公寓》,它原本就有一個精神,搖滾樂的分量要比較重一點。讓它越接近九〇年代的聲音越好,我們最喜歡的那個時候。」

走揣九〇年代的聲音

大學到畢業那段日子,是拍謝少年團員們音樂聽最兇、耳界最打開的階段。回推時間大約是 2008 年左右,退伍後不知道要住哪,乾脆就住在一塊。彼時還是唱片要實體的年代,有人會將聽完的 CD 帶到客廳,相互借來借去。內容不侷限於歐美另類搖滾,也包括台灣地下樂團。

所謂九〇年代的聲音,維尼說不是今天要變成 Nirvana,絕對不是那樣,而是一起探索音樂的歷程。「反正我們也不是白人,如果要專心聽東西的話,它比較像是一個系譜。今天發現《娛樂世界》這張專輯好爽,你去 Google 發現 Cocteau Twins 的樂手有參與錄音,就會像開花或紮根一樣去聽其他的東西。」

當有人挖到寶,例如 Radiohead 在 1997 年英國格拉斯頓柏立當代表演藝術節(Glastonbury Festival)經典現場,就會在晚上把大家從房間裡拖出來說:「誒,來看一下。」

不只是聽音樂,以前還有租借 DVD 的時候,每到週末有人租電影,大家就會橋出時間一起看,彷彿還是大學生,下班後是另外一個高潮。貝斯手薑薑笑說:「你知道有些音樂跟電影就是要一起看,比你自己看好看一百萬倍。」

住在一起快 5 年,薑薑說反正不一起住也是會吵架,沒有吵架的團一定會解散,好處是溝通起來很有效率。練完團後可以很快地將側錄的 Demo 拿出來聽,方便知道「這個禮拜到底這樣子行不行」?把音箱開小小聲的,確認一下,剛在練團室聽到的是不是這樣子。

維尼回憶,來公寓看過的朋友都說:「你們是什麼少男團體在集訓嗎?」他回:「沒有,我們就住在一起,集什麼集訓?」後來理解為何別人這樣想。畢竟沒什麼團可以把工作跟生活攪得這麼緊吧?挨過首張專輯《海口味》的製作期,最後搬走的鼓手宗翰,記得 Facebook 上還設有一個打卡點「噪音公寓」。

但這名稱何時變成新專輯同名歌曲?維尼說:「在思考新專輯跟專場的時候。再加上我們其實也換了一個新的地方練團,種種原因加起來,好像要有一首⋯⋯不管是回顧,或是確認也好,其實我們現在跟以前一起住、一起練團的衝刺感都沒有變,這首歌就這樣子跑出來。」

你不覺得玩團的人變少了嗎?

成團之初,拍謝少年會去八十八顆芭樂籽主唱阿強頂下的練團室。那邊菸味超重,門無法閉合,沙發很恐怖,薑薑形容廁所很像電影《猜火車》的經典場景,「那個練團室超髒,髒到就是你想像地下社會再髒十倍吧!在一個舊房子的最頂樓,很像危樓。」他們也到過東區地下室的練團室,附近是燒肉店之類的,永遠都有烤肉的味道傳來。

臭的、香的地方都 run 過一輪。終於在去年初,拍謝少年有了專屬練團室。某次練完團,發現租屋網上一間華廈的地下室,看完就決定了。

據房東說法,那裡曾是某老唱片公司的錄音室,可惜當初錄音室的空間已拆除,團員只好再重新起造,挑選自己想要的材質,裝潢了好幾個月才完工。「錄音室應該超難拆的,它就是一直包一直包,包成一個隔音的空間。」薑薑說,現在的空間規劃滿符合他們的需求,不論練團還是開會。

維尼解釋,這是健康的職業樂團運作方式,比較不會傷身體。比如說宗翰錄音前想要測試器材,他可以在裡面花想要的時間測試。「台灣的練團室都會有一些基礎的音箱跟鼓。但我們一定沒有辦法用那種⋯⋯跟高中生、大學生用一樣的器材,以前我們會搬自己的東西去練,練個 3 個小時就把它搬走。經過妥善的投資之後,我們練完團就直接走了,不用在那邊搬來搬去,但現在的練團室比起當年我們初玩團時數量減少許多。」

聊練團室這題,他們有感而發地表示這幾年玩團的人變少了。小時候會在練團撞見同儕,如非人物種與雀斑等,大家討論器材、相約 hang out,「如果只有在音樂祭遇到其他樂團的話,大家下台都累得跟狗一樣,想趕快走,你根本也不會跟他們聊到什麼。」

練團看不到其它人的時候便會懷疑,還有人在玩團嗎?

薑薑接著補充,之前還在外面租練團室時,遇上三級警戒,時常整間練團室都沒有別人,只剩他們暗暗地在那邊弄器材。直到疫情趨緩一點,似乎才又變得熱鬧些。

「因為玩團很累啊!聽團只要每個月花 5,000 塊,你就可以做到你想做的事情,玩團每個月花 5,000 塊幾乎做不了什麼?」維尼一方面認為,樂團越來越職業化,多少打消樂迷玩團的念頭。「除非你真的很有才華,我們開始玩團到發第一張就花了多久?大概 8 年,誰現在敢花 8 年只寫一張專輯。應該想兩三年就要做些什麼。」

被末代 Indie Kids 解禁的抒情

無論是最近 Threads 上熱議的「聽團的終點是聽韓團」,或近年 Y2K 風格受到吹捧,某一天,經紀人突然問團員們:「你們該不會是最後的 Indie Kids 吧?」他們覺得這個概念很有趣,思考為什麼會被認爲是 Indie Kids?為什麼正在做的事情是末代 Indie Kids?

說到什麼是 Indie 這件事情,薑薑認為可以討論的超多,但製作新專輯期間選秀節目《大嘻哈時代》超級紅,會困惑真的還有人 care 什麼另類搖滾嗎?他說:「可能有人會說破音就是進綜合效果器,甚至用錄音介面調就好,買效果器、買音箱要幹嘛?大部分人根本一點都不在意這些事情,但一點都不在意的話,那是不是也滿有趣的?」

他們試著回答這些問題,回想起住在一起的時光,「噪音公寓」成了《七龍珠》裡的修煉場所「精神時光屋」,把它當成新專輯的原型好像很不錯。但你以為新專輯都在喝酒、在打打鬧鬧的頌歌,那就大錯特錯了,有好幾首是抒情歌。

為此維尼設想一個邏輯,單身的人住在公寓裡,工作跟朋友之外,另外一件事情就是談戀愛。這是很合理的,不全然都是他們的故事。

「因為我們會直接被嗆說,你們不要再兄弟情了。」

雖然言行舉止都超級直男,但薑薑說,大家都會覺得他們可以用自己的角度去詮釋愛情,「既然有被期待,就試著做看看。」

文章開頭提到的〈共身軀完全放予去〉,靈感來自於團員閱讀漫畫《直到夜色溫柔》的經驗,看完久久不能自已,他思考「非典型的愛情到底會是怎麼樣」?清楚身邊很多性向不同的朋友們,要追求的其實都是一段互相包容良好的關係。

至於編曲弄得非常 Synthwave,是製作人周已敦的主意。他認為即便要做「噪音公寓」,也得做一首之前沒出現過的歌曲。聽完 demo 他們覺得和音很妖氣,不如直接找一位女生來唱,想起鄭宜農最近嘗試滿多電氣的歌,又是共同在台語創作路上努力的老朋友,那就來合作。

另一首走 Trip Hop 風的〈袂赴啊〉本身是很男性的感情切角。在歌詞尚未定案時維尼突然提議,如果加女生唱可讓意思沒那麼直接,曾合作過的曹雅雯或許是最適合的人選。確認意願後,趕緊為她的聲線做調整。

我們還是一個搖滾樂團

其實拍謝少年很早就開始想北流演唱會的事。維尼說,賣了兩場辦在 Zepp New Taipei 演唱會後,確認至少有這個本錢可以去思考更大的場地,就找來周已敦擔任音樂總監。

薑薑說:「因為大型演唱會音樂上的畫面與整體視覺,應該是要有同樣的張力。音樂總監就會去思考,比如說你是原本已經寫好的歌,他能做的事情就是加東西。但最好的方式應該是,那首歌本來就已經有想好在比較大型演出會怎麼樣呈現的話,那其實是最好的。」

周已敦是一個聽覺習慣稍微跟他們有落差的人,擔任過製作人、混音師之前也玩過團,各個位置上都很有經驗,使他們在創作的時候就可以想到歌曲的長相,每一首都重新討論。維尼形容,原本可能都是用讓演奏者「爽」的角度思考,「反而從他的聽覺習慣,回來聽我們寫好的歌,就會知道原來還可以這樣去想這首歌。」

決定「不做」什麼,跟決定「做」什麼,一樣重要。周已敦建議他們「要做有效率的樂器演奏」,而不是「這段我想要再彈兩遍」,讓聽眾的聽感更能集中。

「以前我們會比較任性,從 A 、B、C 段再變出一個 D 段。這樣的邏輯我們已經玩過 3 張了,這次我們也滿願意做嘗試,看另外一種方式是什麼。」好的指導者會傳授如何減法思考,維尼說:「如果你想像得到一個舞台長什麼樣子,你自然想得到什麼樣的歌會適合在上面演,但是我們寫慢歌也不是說要把自己改造成李玖哲。沒有,我們還是一個搖滾樂團,但要在這麼大的舞台發聲,它應該會有不同面向,主要是用這個方式在思考。」

從少年仔變成中年熟男,拍謝少年一直靠自己寫歌、玩團。同期的樂團,要麼加入廠牌、要麼解散。回想在討論專輯新概念的時候,經紀人說:「你知道你們有多特別嗎?」意指這樣玩團,怎麼能撐這麼久。

「這已經是一個習慣,」宗翰沉吟了一下,像他們這樣的團,好像真的想不太出來了,「在 20 年之後,它變成是一件很特別的事情。」

攝影/草裡面(@anithing.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