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輯製作人的工作究竟是什麼?在流行音樂產業中,製作人決定一張專輯的風格與方向,還負責控制預算和進度,且全程參與整個錄音、混音、母帶後製過程。
然而,創作樂團多半對自己的錄音作品有一定的想法,在這樣的狀況下究竟需不需要製作人?基本教義派認為,「獨立」就應該什麼都自己來,但也有人認為,有製作人才能讓作品品質更好。 此次吹音樂邀請到身兼 Green!Eyes樂團主腦、錄音師、製作人的老王 提出對音樂人有效的建議。
擁有自己錄音室 Rooftop Audio 的老王,從錄音工程起家,近十年來錄製不少台灣獨立樂團唱片,一開始只是單純的錄音師,逐漸地參與了許多沒有製作人的 Session,樂手們往往在沒有周全的準備就進錄音室。在錄音當下無法自己決定時候,老王便被迫的加入參與討論,從中慢慢地磨練製作唱片的過程,因此展開了他的製作人之路。因擁有獨特的錄音設備、音樂風格,目前亦是不少樂團錄製唱片挑選的對象。
Live 很好,不代表會是一張好的唱片
老王在擔任製作人方面資歷並不算深,卻錄製過許許多多新一代獨立樂團的作品,他認為,樂團最大的問題在於「想要做的」跟「實際上做到的」不一樣,源頭是新生代樂手大部份不了解錄音技術面的細節,所以「獨立樂團『超級』需要製作人!」
他舉例,樂團如果希望唱片中貝斯聽起來兇猛,並不是後製把貝斯推大就可以達成:「唱片成品要聽起來『大聲』是很不容易的,因為人耳 percieve 音量是非線性的而且非常 Frequency dependent,每調整任何一項樂器,其他的音量平衡都會變化。所以如果要一個器樂的聲音大、有 Punch,在錄音前就要設計好,甚至分配樂器時,其他樂器該彈什麼把位都會影響其結果,這種技術細節很難,沒有做過唱片是不會了解的。」老王認為,製作人給予最大的幫助就是做好橋梁,把聲音化成實質。
「獨立樂團音樂類型很多種,有時碰到的團是想要呈現的音樂結果跟 Live 很像,此時製作人就要讓大家有好的環境工作、吃得好、心情好,樂手們才會彈得好,目的就是要讓團員是最好的狀態,尤其是需要 Play Live 的音樂。」
彈不出來 是最普遍的問題
老王分享製作時最常遇見的問題:沒做 Demo 、技術不佳、編曲貧脊。
「有很多樂團來找我時連 Demo 都沒有,只有現場的錄音。沒有 Demo 是不太可能了解自己的音樂,音樂都只存在於你的幻想。」 Demo 是與製作人溝通的第一步橋梁,老王建議樂團絕對要自己做 Demo,而且不是用 midi 編曲,是每個樂手都要親自彈,以免大家平常埋頭於自己的彈奏,忽略編曲上器樂的不和諧。
聊到錄音當下最常發生的問題,老王笑說:「我常在錄音時充當吉他老師,教大家怎麼調音、怎麼練琴。」
「當技術不夠時,是沒辦法享受錄音過程的,反而要花時間補救、修剪作品。吉他當下彈不好,回去練一個月再來錄還是不行,最後只能拼拼湊湊出成品,曠日費時,不但犧牲音質,大家都很辛苦也失去樂趣,所以平日的練習真的很重要。」
有些樂團曲勢概念很棒,但編曲能力不強;有些沒有樂理和音感基礎,無法即時變化;有甚至進錄音室才開始寫歌詞。以上都是存在的問題。獨立樂團不像商業唱片分工明顯,做好前製作業就相對重要,把事情準備好,真正進錄音室便可少去磨合的時間。
有許多製作人認為,樂團不會彈,就不要接他們的案子,或者,原本有多爛就多爛,老王卻不希望如此,「我寧可和大家一起多花些時間,讓音樂是好聽好玩的。」
「錄音前我會參與練團、一起做 demo。清楚每個樂手的能力,我就知道每個成員的個性、能力,如果這個樂手是 groove 很強的樂手,就不要讓他彈呆板的樂句,將每個人擅長的發揮到最大,做出來的音樂就會有自己的個性,樂手有發揮也會很開心。」
不單是樂團的問題,找製作人就是要有個人可以掌控錄音的進度,老王形容製作人就像一艘船的船長,成品的好與壞都要負全責。此外,協調團員之間的溝通也很重要,「樂團在錄音中吵架、解散的很多,以前做錄音師是每天按鈕工作就結束了,現在當製作人要幫大家解決問題、做好協調,這都需要有智慧。」老王說。
「雖說如此,我實在不覺得自己是很好的製作人和錄音師,每天都還在為了自己的能力不足傷透腦筋,受訪實在感到不好意思。這個工作很難,需要花很多時間努力學習和累積,我只希望我還能繼續打開耳朵,越來越進步。」
不只是獨立樂團需要製作人 整個台灣都需要更多元的製作人才
台灣現有的製作人是否能因應這麼多種不同類型的創作人呢?「很多前輩真的很厲害,但不可能在這個圈子出現,樂團也沒錢請他。」老王說出很實際面的問題,就是需要新的製作人才出現。
他希望台灣有更多年輕人願意投身製作的行業。「人老了思考容易定型(像我自己就是),年輕人突發奇想才會敢做、敢嘗試。因為做音樂太容易有 SOP,你知道這麼做會 work,所以一直這樣做,很快的就會定型和無聊了。每隔一段時間,我就會把賺的錢拿去買新的器材,新器材常能啟發我新的做法,可能會失敗但沒關係,最起碼是新的、有趣的。」對老王而言,「有趣」遠高於其他的事。
「現在技術門檻變低,不像以前我們要從如何調整 Bias 、剪輯盤帶開始學起,但是我認為新生代製作人一定要有技術面,不只是會操作軟體,還要懂麥克風、錄音設備,混音、後製技術的理論基礎,實作經驗也要有。除此之外,可能還必須有很好的音感,要廣泛聽很多的音樂、懂樂理、懂樂器的特性。還有就是工作時間很長,開銷很大,要非常吃苦耐勞。」這種事就是經驗,沒有人會無中生有,這行,只是看誰花的時間多,誰願意努力,越早開始越好。
老王以國外為例,當全球唱片產業開始蕭條,大型錄音室跟著式微,反而許多獨特的獨立製作人能有自己的案子;錄音室經營者將大型的錄音間拆成多個空間,分租給個體的製作人們,讓他們可以做自己的案子,可能每一間的風格都迥異,互相在器材美學上又能互補。台灣也需要更多有才華的人才投入製作的一環,建立起來這種更多元的分眾模式。
「台灣的製作人或錄音師同質性高、設備和想法都比較相似。紐約有幾千種像我這樣的個體戶,換個圈子、換個城市,他們的錄音風格、設備都不同,成品會有自己的風格;倫敦二十出頭的年輕製作人更是多不勝數,一台 MPC 就可以做出非常棒的音樂;分眾是好的事,每個人有各自擅長的聲音、理解的音樂,音樂人依音樂風格去找尋適合的製作人才,更多的製作人也可以使音樂人擁有更專業的技術知識,相互助長,台灣的音樂就會更多元和蓬勃。」
製作人怎麼找才對盤?
國內外樂團找了喜歡的製作人,成品不滿意的案例比比皆是,究竟該如何尋找適合自己的製作人?老王建議,重要的是「critical listening」,每個製作人都有他的樣貌,要能分辨一張唱片中製作人給了什麼,才能做出選擇;聽不出來其實也遑論選擇。老王說:「可以從其他樂團的現場與唱片來比較差別,而不是誰有名氣就找誰。如果實在是都聽不出來,只好退而求其次找名人,所謂『信任』,相信他的經驗可以幫你。」
回歸到最初,先做好自己的 demo 再去找製作,彼此才會有概念,不會進錄音室想的與做的不一樣;如果製作人喜歡你們的音樂,方向就很好找,最好的工作方式就是「你相信你的製作人,你的製作人喜歡你的音樂。」
老王最後也建議新的樂團,不要急著想錄專輯,做出好專輯真的很難,也許從單曲開始,多嘗試與不同製作人合作,再從中去挑選最後成品哪個你最喜歡,考慮下一步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