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29・產業

日本如何解析線上演出市場?擴張的產值、三種直播型態與魚韻的實踐

去年台灣疫情控制得當,現場演出在停辦約莫四個月後,又重回人們的日常生活,這段陣痛期讓不少團隊開始嘗試自製線上節目或演出,如新樂園的企劃節目《製作人到你家》、嘻哈廠牌顏社的《Cook The Vibe 顏社煮場秀》 ;而今年五月,三級警戒無預期響起,面對遙遙無期的解封日,對台灣音樂人來說考驗或許才真正開始。

自 Covid-19 爆發,音樂產業如何從「線上」獲得收益,是全球熱議的話題。去年便首當其衝的海外,面對生活型態的劇變,被迫更快速投入線上演出或音樂季的優化轉型,國際型巨星如 Billie Eilish、BTS 結合高科技打造線上演出,今年 SXSW、Primavera Sound 也改採線上策展方式進行。

在舉足不前的當下,回顧前人經驗或許能提供不錯的參照。此篇文章將聚焦在付費演出市場急遽攀升的日本,儘管大環境條件不同,我們仍可從鄰國的收穫,重新形塑對線上直播的想像,試著在泥濘中洞察出前行的力量。

日本大型售票網站 PIA(ぴあ)今年初發布旗下研究中心的調查,報告指出,自 2020 年五月新冠肺炎疫情擴散,日本線上付費演出市場(含音樂演出、傳統藝能、戲劇等)便急遽擴張,產值估計超過 448 億日圓,其中又以音樂領域為最大類別。

相比日本巨蛋場地最高容客數 7 萬 2000 人,去年六月,南方之星的線上演出購買者達 18 萬人;七月,星野源的線上演唱會共賣出 10 萬張票,此成長倍數反應了其不受時空限制的優勢。

從技術面來看,日本不僅有結合線上直播功能的電子售票平台,如 PIA、ZAIKO、eplus Streaming+,本就盛行的影音串流平台,好比 U-NEXT、Abema,嗅到這波熱潮,也開始善用自身技術,積極將線上演出列入服務範疇,這些都使得線上演出市場能順暢發展。

在實體活動不得不中止的現下,聽來是好事一樁,但若得知日本現場演出產值從 2019 年的 6,295 億日圓,跌落至去年的 1,306 億日圓,很明顯能發現,就算線上市場快速成長,仍無法填補這中間的數字斷層。

串流音樂始祖 Pandora 前執行長、現為專營音樂演出的直播平台 Sessions 創辦人 Tim Westergren,日前參加 Music Ally Japan 舉辦的數位高峰會時更表示:「有很多全球巨星吸引三萬人參加一個全球活動,然後人們說非常成功。而我想的是:什麼?三萬人?這是一個大問題⋯⋯直播串流這塊並沒有成長,而是開發中。」

就收益來看,把演唱會搬來線上的確不是一個能獲利的渠道,同時,它缺乏臨場感及熱能,加之如流暢度等網路技術問題,絕對無法取代現場體驗。可當人們被限制在幾坪大的房間,只能透過螢幕與外界接觸時,不論發行、演出,我們都無法忽視線上活動潛在的可能性。

那麼我們該怎麼看線上直播、演出?在世界回到正軌後,這些經驗又能帶給我們什麼?

三種型態的線上直播

日本媒體 ORICON NEWS 指出,一開始,儘管直播作為演唱會的替代品而備受注目,可業界很快就修正了視角,將其視為「和現場截然不同、新的線上內容」。在分析近一整年的案例後,他們將售票型線上直播分成三大類型,提供了可思考的架構(以下參考原圖重製):

而其中,最適合線上進行的實屬「深夜電台節目型」。這類型的直播能營造一對一的親密感,不僅能拉近死忠樂迷和藝人的距離,也因形式輕鬆、不拘泥在音樂演出,就算是不熟悉該藝人的聽眾也能輕易加入,有助於觸及新粉絲。

撇開售票與否,在此框架下,若把音樂人在自媒體等平台的直播暫且放入「深夜電台節目型」,我們或許可以這樣想:在思考要產製哪種直播節目時,不妨先把這三類型當作具不同目的性的手段,靈活搭配。

好比在資訊很容易被覆蓋的當代,若要盛大製作「電影型」直播演出,以成本低、頻率高的「深夜電台節目型」直播作為前置宣傳手段,不失為一方法;注重溝通、輕薄型的直播更可成為一座直接的橋樑,幫音樂人更了解自身受眾,與樂迷有緊密的連結,也有助於策略規劃。

以去年八月魚韻(サカナクション) 「SAKANAQUARIUM 光」的線上演唱會為例,這場耗資一億,結合精美燈光與德國 3D 環繞音響的演出,若以 ORICON NEWS 提出的架構來看,被歸類在「電影型」。

「SAKANAQUARIUM 光」首日為會員限定,第二日開放一般民眾購票,參與此次演出製作的野村達矢,目前為 Hip Land Music(ヒップランドミュージック)社長兼音樂制作聯盟理事長,他在接受訪問時提到,提出要連辦兩日的是主唱山口一郎。

山口一郎認為第一天的演出若獲得好評,透過參與群眾的口耳相傳,就能帶動第二天的演出銷售。「該說這是藝人的第六感嗎,或者說,這是常在 SNS 上與樂迷深度互動的山口一郎才能察覺到的事情吧。」野村達矢道。

疫情爆發之後,山口一郎就常在 Instagram 開直播與樂迷互動,時而為沒能參加畢業典禮的小歌迷獻唱、時而和各領域的樂迷交流生活狀況。他在 NHK 的紀錄片中表示,這次的疫情,讓原先生活型態跟一般人截然不同的他,有了與樂迷相同的心境,產生了如家人般的關係。

這番互動甚至給了山口一郎靈感。今年,他決定舉辦會員限定的全國巡迴《NF OFFLINE》,把在家直播的模樣復刻到大舞台上,可惜因疫情擴大,最後只得取消計畫。經協調後,《NF OFFLINE》最後改為線上演出,為回歸企劃初心,山口一郎竟以自家為演出地點,把器材搬入提供環繞聲響,從社群發文中,還能看見精心設計的燈光、投影,創意十足。

將線上經驗轉換為未來的獲利手段

不再侷限於特定空間,是線上演出的一大優勢。野村達矢發現,在製作魚韻演唱會時,收到不少居住在遠方、日常生活得照顧孩子的樂迷來信表示:「終於有機會能看到演唱會了!」

他認為未來就算恢復正軌,線上演出恐怕也不會消失,或許能善用其特性,比方說,讓巡迴最終場以線上的形式舉行,提供給有需求的樂迷;同樣的,去年六月 The fin. 舉辦線上演出,雖在日本僅有 1,000 名左右的參與者,但在中國四平台免費播放,合計竟吸引了 20 萬人觀看,消弭地理限制的線上演出,或許還有很多可能性可以挖掘。

而 Spotify 前首席經濟學家 Will Page 發布的研究報告《Twitch’s Rockonomics》,或許能對「深夜電台節目型」直播的未來再進行補充。

不少研究個案證實,若音樂人能在直播平台 Twitch 上找到自己的死忠粉絲,搭配 Twitch 多樣的變現方式,就可能突破串流收益的天花板,如 Trivium 的主唱和吉他手 Matt Heafy,疫情期間,他在 Twitch 上的收益就超過了串流平台的版權收入;同時音樂人無須耗費多餘成本,只需做你平常該做的事:寫歌、唱歌。

從日本經驗及國外研究成果來看,這波在疫情中累積的線上內容嘗試,儘管果尚未熟成,仍有不少值得台灣音樂圈借鏡之處。在串流平台盛行的當代,浩浩蕩蕩的發行日不再如過往重要,能否長期被樂迷反覆聆聽才是關鍵。為此,音樂人發行作品後往往搭配演出,或透過每一則新消息,嘗試突破各式資訊的重圍,以適當的節奏維持熱度。

而成長中的各式線上直播,就如過往的現場、音樂節目,皆是讓音樂能被「看見」的工具,若能掌握其特性並善加利用,在疫情結束之後,或許能替未來開拓更多樣性的獲利管道。

參考資料:
〈オンラインライブ市場、448億円に急拡大 ぴあ総研推計〉
〈疫情之下急速成長的日本在線演唱會:年收入448億日元,U-NEXT與AbemaTV表現亮眼〉
〈Sessions boss: ‘Livestreaming has not been a growth category’〉
〈ライブ配信に必要な3つの要素「継続」「テンポ感」「多彩さ」〉
〈サカナクション「2日間で6万人視聴」オンラインライブから見えたこと〉
〈“パンデミック”の時代に語る、音楽のこと サカナクション・山口一郎インタビュー〉
〈コロナで壊滅的被害の音楽業界、次の時代に向けた「変化と希望」〉
《Twitch’s Rockonom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