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 早上 6:20,初次造訪都蘭的都市人,帶著惺忪睡眼搭上最早一班從台北發車往台東的太魯閣號,踏上 3 小時又 30 分鐘的旅程(自強4小時、莒光7小時);到了台東,尚需約 40 分鐘至一小時車程,終於抵達鄰近新東糖廠文化園區的阿米斯音樂節會場。
從旅途的開始,就率先體會到台灣東部居民交通的不便,切身感受到阿米斯音樂節海報上那句「我們就是這樣長大的」。
都蘭位於台東縣東河鄉,是東部海岸南段最大的部落,地貌似遭卑南溪中段開始切離台灣本島,唯有聳立於旁邊的阿美族「聖山」都蘭山相伴,背山面海,在國際衝浪賽事與原民遺址知性休憩觀光外,都蘭是是一個總人口不到 2500、老年與幼年人口佔據總人口三分之一、青壯年人口有一半在外地工作,正與許多缺乏醫療、教育資源的台灣偏鄉面臨許多相同問題。
不想只是被動的接受救濟,來自都蘭部落的舒米恩 Suming 希望改變家鄉,自 2008 年興辦海邊的孩子演出,持續將收入作為資金回饋都蘭,投入 Pakalungay(巴卡路耐,阿美族 12~18 歲青少年階層)青少年教育工作、成立傳統技能訓練營,從校園提供正規教育之外,著手進行阿美族文化根基重建。對外,藉由「都蘭部落小旅行」,讓外地人認識都蘭的巷弄與日常,而從 2013 年首次舉辦阿米斯音樂節,也由不到千人的音樂活動,到今年已成為千人等級的年度都蘭盛會。
相較於其他主打國際級陣容、旗艦級音響,百組樂團、主題舞台,高舉藝術藝文、娛樂饗宴旗幟,或結合城市觀光、文創行銷、跨界實驗,動輒百萬、千萬大製作,位於只有兩間學校的都蘭村,阿米斯音樂節歷屆都以當地人暱稱為「都蘭小巨蛋」(都蘭國中體育館)為中心,從未以波段公佈卡司陣容催票,只有當天現場看演出才能知道。
即使如此,每年參與者不止東部縣市居民,更有許多來自台灣甚至國外的觀光客。據悉,今年參與人數達到 3000 人,預售票全數售磬外,甚至一度限制現場門票販售,超賣百餘張。對只有一座室內舞台,只是將阿美族文化、音樂、手作品、食物等生活體驗落實,有如園遊會般親切的阿米斯音樂節,魅力獨特不凡,是身在台灣的我們,最不該錯過的音樂盛會。
當我攀上都蘭國小的升旗台頂,望著都蘭的天際線,最高,是都蘭山;最寬,是都蘭的海。都蘭的樓房不高,頂樓大多開放,就像是在屋頂的庭院,晚上可以在上面彈琴、唱歌、喝酒,只要隔壁的鄰居不睡覺,真的可以直爽大方地邀請他們加入,這種輕鬆與真摯,就是在阿米斯音樂節感受到的第一氛圍。
本屆攤位區域莫約三十組攤位,設立於都蘭國中校舍正前方400 公尺紅土跑道的操場,一區是以都蘭阿美族特有的年齡階層設置,從拉中橋、拉監察、拉千禧、拉立委等依序排列,販售族人日常飲食,如以糯米夾著豬肉,外加阿美族香菜「鳥不踏」的都蘭大亨堡,或是窟窿肉、雜啊 Fire、血肉模糊湯這些只有親自體驗才知其味的特色料理,還有豪邁的竹筒壽司、竹筒飯、鮮魚湯;另外也有木器皿、傢具,手作飾品織品等,收入將作為 Pakalungay 青少年教育資金。
創意、美食攤位林立,處處充滿驚奇,如都蘭國小、都蘭國中等在地社群攤位區,販售手作餅乾、麵包,大會也提供阿美族編髮、身體彩繪,甚至還邀來新東糖廠內,產出過王榆鈞、巴奈、昊恩、岑寧兒等人作品的本地錄音室「愛人錄音室」前來設攤,販售我們熟悉的獨立作品。
除了民族風格的織品、頭飾、包包、版畫、明信片等手作物,現場瀰漫著石板烤肉香,該攤位人氣超旺,竹製號碼牌後位延續 50 多號;還有攤位販售一整尾的烤魚,比人臉還大超豪邁!最趣味的一攤是「環保果汁機」:要遊客以踩腳踏車方式驅動果汁機,打一杯人力果汁,不得不佩服攤主創意。
很多在操場表演完或等節目的都蘭長輩們,人人一手台啤、兩尾魚、一盤烤肉,就在攤位後面跟著三五好友開喝,小朋友則恣意在隨風飄蕩的手染布披下翻滾,在草皮上嬉戲,曬著太陽睡去,滿是愜意。
除了都蘭小巨蛋內搭設的舞台外,操場中央草皮上即為阿米斯的戶外「no stage」舞台。當天活動先由此處開始:由部落耆老、村長號召所有年齡階層集合,全場身著傳統服飾的族人聚集在升旗台前,由老頭目莊重肅穆的祈福,全場吟唱「阿米斯國歌」、升起大會旗,宣告一年一度阿米斯音樂節正式展開。
接著由族人以傳統「Malikuda」牽手舞作為開幕式,依照族人年齡階層依序入場,最後全場族人不論男女老幼,數百人牽起手,一同齊聲唱和。全程舞蹈完全不間斷,到最後最小的 Pakalungay 離場前,整整超過一小時。大會開場的 Malikuda 雖僅限族人參加,但如果想嘗試 Malikuda ,下午在都蘭小巨蛋前到太陽下山、月亮出來,都會一直舉行能讓民眾參加的 Malikuda。當天每次牽手舞都引起非常多民眾加入,與身著傳統服飾的族人形成有趣的對比,圈圈一次比一次大,賓主盡歡,玩得不亦樂乎。
內外舞台節目交替上演,表演者除了舒米恩帶領的子弟兵吳元楷、高偉勛等年輕原住民音樂人,亦有來自拉薩崠階層的漁夫帽獵刀,在地組合搖滾媽媽、Mafana 等樂團演出,甚至有旮亙樂團、薪傳舞團、布拉瑞揚舞團帶來歌曲、劇碼、舞碼等取材自原民故事的藝文表演。
表演者中,年紀最輕的都蘭國小與國中,不只準備迎賓舞蹈表演,更有烏克麗麗班、直笛隊、管弦樂隊、體操隊,以新生代充沛活力迎賓。而由都蘭部落老頭目潘進添帶領部落耆老們組成的「都蘭國國寶」馬拉道合唱團,吟唱阿美族古調,天人合一的動人歌聲至今難忘。都蘭部落從巴卡路耐、拉薩崠、拉古鐺、拉立委等各年齡階層,都分別準備了專屬的表演,有的結合街舞與饒舌,有的則是傳統搭配民歌,展現各年齡族人不同的多元形貌。
其他節目的民族風格色彩依舊強烈,不但廣邀來台灣其他縣市的阿美族或其他原民族一同共襄盛舉,如台北三峽國中峽鼓原舞隊、台東排灣族土坂部落、阿美族都曆部落,以及花蓮阿美族奇美部落、吉貝耍國小和土坂方舟教室的舞蹈、原民童謠帶動演出,與來賓分享自己的部落故事和傳統,更請到來自日本的沖繩讀谷村渡慶次青年會,跨國交流祭典文化。
當天晚上,舒米恩和小鼓手楊秉諺共演,更重現與黃裕翔橫掃金獎的〈不要放棄〉。漂流出口驚喜現身,用搖滾樂搭配拉立委們的牽手舞,氣氛一片火熱猶如專場演出、都蘭大團誕生!貝斯手阿妞帶小朋友上台致意,連年擔任節目主持人的阿洛還逗得巫尚直笑。
當晚舞台閉幕演出,在都蘭部落代表們致詞感謝完後正式開始,與民眾在都蘭小巨蛋內舉行大會舞,台上與台下牽起手,一起齊聲高唱,最動人的時刻莫過於此。
隔天的工作坊,則是聰明提供台東、都蘭、阿米斯音樂節一日遊的與會者更多知性內容,延續地方觀光的更多價值,就像舒米恩的「都蘭部落小旅行」帶來的意義,當你坐下來跟著都蘭居民學習,從手工、從互動、從交流,深入了解阿米斯文化,深刻感受不同於台灣西岸的生活型態與步調。
「把一件簡單的事情,做到最好。」是這次前往阿米斯音樂節的最大心得,現場不但環境、流程、動線、內容規劃的條理分明,能受到周邊學校與當地社群支持,社區關係經營更是絕對地成功,甚至周邊商品與視覺設計都好看地過分。雖然才舉辦第三屆,但活動整體的完整性與成熟度,不輸任何台灣任何一場大型音樂活動,包括簡單的垃圾回收站都特別安排一頂帳篷和安排專人協助,沒有官辦包袱或結案心態,對微小細節的重視,具有國際音樂節的水準。讓人能恣意躺在草皮上休息,享受都蘭的山與都蘭的海,放心玩樂、全心感受。
有別於一般較為嚴肅的豐年祭場合或重要祭典,在阿米斯音樂節,文化傳統與觀光遊憩取得微妙的平衡,更是歡迎遊客前來的一場大派對,明年休假行程已經安排,2017 阿米斯音樂節一定玩好玩滿。
阿米斯音樂節沒有政府標案補助,也沒有大企業冠名贊助,從表演節目、籌措經費、擺攤、販賣到周邊活動,全由都蘭部落一手包辦,不但讓年輕人願意進入部落、回到部落發展,甚至由族人主導地方觀光能避免過度開發,另闢部落自主發展的可能。
這個時代,搶奪話語權的人很多,但他們只是日復一日地唱著歌,因為歌聲能讓自己認得自己。這個時代,爭取自主權的人不少,但他們只是不卑不亢地跳著舞,因為舞蹈讓他們能記得自己來自哪裡。我想這是緊守一座城市或一座島嶼的驕傲人們,永遠都學不會的。
(Photo Credits: 吹音樂、Take Rock 陳奐宇、阿米斯音樂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