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是降低實體發行壓力,或是創作呈現喜好,在實體唱片市場逐年萎縮以及音樂人多年爭取下,數位格式發行的作品已經擠身成為創作者認同並愛用的選擇之一,甚至金曲獎「最佳年度歌曲獎」、金音獎各項獎項都開始接受數位發行收件。「格式審核」的高牆看似已經鬆動,可是近年有復興趨勢的黑膠、卡帶格式卻變成了另一樁難題,同時音樂的載體價值探討更發人深省。
身為開放募資第一天就達標的傻瓜黑膠唱機募資案發起人之一,並身兼告野家、PROJECT APJ 成員的 DJ QuestionMark(應奇軒),今年雖以《SEMIFUSA》入圍金曲獎最佳專輯製作人,但他自己的作品《Crystal Paradise》卻連參與獎項都有困難,原因只是這張專輯希望以黑膠格式報名。
應奇軒撰文提到,希望類似音樂獎項能在格式限制之外給予更多的空間,不論是尊重藝術創作者,或是尊重作品呈現自由及完整度。希望有朝一日能不只是遷就於形式、載體,而是讓各種音樂都有機會登上大舞台,傳遞給更多人;包括簡深白、黃連煜等音樂人亦表態支持。
應奇軒受訪時提到希望能試著爭取不同載體的參賽資格,並提到:「開放載體,卻因為不確定評審能不能聽而覺得可惜。」PROJECT APJ 希望能將專輯以黑膠格式接受評審評選,期待評審能從設計、包裝與專輯播放聆聽的過程感受作品的完整性;目前已與金音獎主辦單位接洽,商討黑膠報名之可能性與對策。
也許此舉能促動鼓勵多元、自由開放的金音創作獎能有突破性改變,以利照顧每一種音樂發行格式,不錯過獎勵任何好音樂創作的機會。
全文引用如下:
關於一個願望
去年我跟朋友們一起做了一張黑膠專輯,花了很多錢很多力氣。
請到世界知名的工程師幫忙 Mastering 刻片,除此之外,設計、手工包裝更是一點都不馬乎,我真的札札實實走了一趟從 0 開始的黑膠唱片製成,並且很有自信的說這真的是片我很喜歡的的黑膠專輯!
先講一下我覺得黑膠跟 CD 甚至 mp3 的差別,是在黑膠的尺寸讓音樂真正的實體化,你擁有的除了音樂之外,還是是整個設計跟精神。
聽唱片雖然麻煩,但在這一個一個拆封、放唱針、翻面的過程中間,我找回了能好好一首一首聽音樂的過程與好好跟音樂作品獨處的時間。
我在金曲獎的報名規則上看到『僅限發行 CD 的公司報名』
想說好吧…不能報名,哭哭…(因為我們沒有壓 CD…只有黑膠跟數位版)
最近在報金音獎,先說,我是來討拍的,或是來許願的。
我覺得金音獎對於音樂類型的重視,以及不同的音樂載體的重視是我認為非常棒的一件事情。而獎項章程也講得很清楚,這我也了解。
但我還是任性的問了金音獎主辦方能不能用黑膠報名,對方也在努力地為我解決跟詢問,希望讓評審都能聽黑膠。
無論是否要報名一個獎項,我都想送出最想呈現的作品。老實說自己的作品,我喜歡黑膠的聲音個性比數位的多一些,也任性的希望讓評審及更多人可以聽到我想呈現的聲音。
畢竟獨立製作,我想,把心力(還有金錢)投入在一件事上還是比較聰明的作法。我任性地想做黑膠。
說不定你會覺得,都是音樂,真的有差那麼多嗎?
舉個例子,攝影展上,攝影師會把照片以一定的尺寸展出,就是因為特定的呈現方式就是作品的一部分,如此而已。
身為做音樂的人,某部分,我也想要有這樣的呈現方式。黑膠也不是非常新或罕見的載體(相較起 SACD 等載體),它雖然是一段過去的歷史,但這幾年是真的在強勢的回到我們身邊。
講了這麼多,我只是好希望,哪天能不要這麼遷就於形式、載體、讓各種音樂都有登上大舞台的機會傳遞給更多人。(我猜錄音帶也如此受限吧..)再說一次,我尊重每一個行政過程的難處,跟每種遊戲都要有一個遊戲規則。
但我真的好希望可以用黑膠報 金曲/金音或是其他的獎啊~~~
講完,請大家一起與我討論或來安慰我,或幫我達成願望…
去年與時尚音樂團隊 PROJECT APJ 成員們推出《Crystal Paradise》曾登上 Blow 吹音樂 2015 年獨立黑膠專題,由服飾製作、複合聲音媒材融合爵士、搖滾與 Drum’n’Bass 的電子風格作品,僅發行黑膠並提供數位下載,並送交英國倫敦 Metropolis Studio 進行黑膠母帶後製工程,由曾參與 Led Zeppelin、Blur 和 The Prodigy 等英國經典樂團母帶後製的 John Davis 操刀,最後送交日本進行壓片。
獨立發行過程甚至讓團員連夜分工折黏封面、封裝唱片,是一張集結眾人之力、親力親為的心血之作,更讓台灣知名設計師聶永真愛不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