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舞是覺醒的第一步,你在有如薩滿巫教儀式的鼓聲中連跳數小時的舞,這清掉你腦袋中的所有制約,你的心靈開放了,然後,你得開始注入新的人生哲學程式。」
你曾經聽過覺得很ㄎㄧㄤ的歌曲嗎?「ㄎㄧㄤ」來自電子音樂與藥物的次文化,甚至可以用「迷幻」、「出神」狀態形容,但又不僅止於此,是描述心靈與腦袋開放的體驗。迷幻情境在電音場景不但不被排斥,甚至擁有崇高地位。因此有人願意說自己「ㄎㄧㄤ」,以表示他很容易進入迷幻的世界,或是擅長利用音樂製造迷幻情境。
也由於「ㄎㄧㄤ」的惡意、貶意降低了,人們會用「很ㄎㄧㄤ」來表示自己糊里糊塗、丟三落四,或是做出無法理解的舉動,就像嗑太多藥之後遲鈍呆呆的。這種說法不但沒有威脅性還很逗趣,即使沒有相關經驗也可以理解,因而廣為流傳。甚至酒喝多了、恍神了、失控了,都被延伸使用。
「ㄎㄧㄤ」經常指在聲音上有大量的延遲與反響,或是使用更多分散和弦等方式讓歌曲更有空間延伸感與停滯感的現象;甚至可以再區分出「明亮向上的」與「暗黑向下的」兩種不同走向。在視覺上,「ㄎㄧㄤ」則用來形容各種迷幻、炫目的影像。而音樂人演出形式與歌曲內容的誇張瘋狂、自娛娛人、荒誕不羈等,也因此常被形容為ㄎㄧㄤ。
iNDIEVOX 精選各種ㄎㄧㄤ的形式,帶你暫離既有認知中的音樂世界:
https://www.indievox.com/ivboard/outtolunch
時代的發光碎屑:趙一豪
首批登陸獨立音樂星球的宇航員。在那思想與知覺都充滿荊棘的時代,他用剖析自我的獨特方式引導(誘惑)人們得到分辨黑白的智慧果實,讓人們發覺 「做自己的音樂」的可能性。堅持用自己的方式紀錄,用自成一派的肢體訴說,將自己黝黑而光亮的本質獻祭給音樂,像是不被認可但直觸心靈的黑魔法。他是掏心掏肺的真ㄎㄧㄤ魔法師,帶你開放需要被延伸的感官與制約。
裝瘋賣傻硬道理:朱頭皮
關於朱頭皮(豬頭皮、朱約信),每個人的印象可能都不太一樣,畢竟擁有多重身份的他活躍在不同的領域。他是 MTV 另類酷樂節目主持人,是許多人聽另類音樂的啟蒙;他是新臺語歌運動的先鋒,水晶唱片愛鄉愛土民謠搖滾的朱約信,辦桌鵝媽媽要出嫁;他是信仰虔誠的基督徒,非常了解哈雷路亞的搖滾主耶穌;他是百變嘻哈拼貼先驅高手,魔岩唱片的《我是神經病》曾被兩巨冊的世界音樂百科全書 《World music : the rough guide》列為台灣音樂推薦專輯;他剛以群眾募資的新玩法度過五十歲,得過金曲獎;他是音樂先知,也是行動百科全書。
朱頭皮的ㄎㄧㄤ是一片片撕開謊言與假像的社會觀察,有如人類學家的田野心得。
武林高手的荒唐純愛:歐噴愛
幾個音樂高手們組成的歐噴愛(Open-Eye),說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眼疾。玩著民謠、電子、Bossa、Swing、Disco、Teenage Punk、Tango、Indie Pop、流行 K 歌、那卡西,當然還有 Rock,無法歸類的感覺就像青春一樣難以定義,但卻奇異的讓人放鬆。
就像爛片的爛梗,認真搞笑時總是難笑,認真表演時卻又冷風颼颼,看著觀眾無所適從是他們最大的樂趣。所以眼疾也許是歐噴愛不想只看見現實的表面吧,他們用荒唐去面對世界的荒唐,用歌聲替你打開眼睛,他們的ㄎㄧㄤ就是一種愛情。
神秘狂暴的黑水漩渦: 77NDD
曾入圍 2012 年的海洋音樂祭前十強,由三位鬼才般的音樂人所組成。彷彿神出鬼沒的游擊隊,77NDD 是戰鬥專家,每次演出都是油門踩足全力衝刺,以突襲行動衝撞、破壞一般認知中的派對,毫無一絲偽裝。77NDD 也是哲學家,野性力量和 Drum and Bass 的高速暢快,鼓手超大的 punch、超快的鼓點,像是能震碎你腦中的高牆,有如遊走在高空鋼索上卻又悠然自得。
77NDD 曾說過:「引領觀眾進入舞動的煉獄,搖滾的天堂,透過 77NDD 而身心得到徹底解放,進而開創和平快樂的世界!」這不正符合ㄎㄧㄤ與迷幻的真諦嗎?他們還計劃著每一次無法掌握的不定時爆炸,台灣口耳相傳的神秘活動「黑水派對」便是 77NDD 所策劃。77NDD 像是一個都市傳說,可遇不可求。
以虛擬對抗虛偽:羅雷集團
凌空出世的羅雷集團,是近年興起的神秘網路組織,幾乎沒人能具體解答他們究竟是誰。音樂聽起來像是台一線改裝車上會播放的搖頭舞曲,或者說是「慢搖」,反應了一些青少年網路鄉民對於電音的喜好。羅雷擅長用各種低俗趣味、廉價感,反映不同的社會面貌,例如台灣充滿假貨的假掰現象、投射在 AV 女優的情慾問題、對於文創氾濫浮誇的諷刺等等,在音樂裡尖銳又粗劣地搖著。如果說羅雷集團是很故意的ㄎㄧㄤ,不如說他們正在進行一場社會實驗。
情慾直視的詭異新星:樹懶教會我的事
攝影藝術裡有一種形式叫做「擺拍」,創造一定的環境,設計一定的情節,讓被拍攝者表演,就像在進行一齣戲、一種行動劇。這群才華洋溢的樹懶們就像是在不停地擺拍,用情慾的主題包裹社會的不公不義與歧視偏見等議題,把憤恨不平的直白用有趣又詭異的方式呈現;除了樂團常備的吉他、鼓、貝斯,還加入了傳統樂器 – 琵琶,曼妙的音色潛在其中格外酸臭諷刺,歌詞的唱念道出許多你只敢想不敢說的話。樹懶不用鍵盤來革命,他們用音樂重現 90 年代學運反文化的妖氣,這是新世代的ㄎㄧㄤ運動。
2015 年網路票選的十大 「ㄎㄧㄤ」 歌不免俗都是以電子音色為基底的歌曲,只是在意識形態與在地文化的轉變下,產生不同的面貌,甚至變化成自我失控、崩壞的貶意描述。連電視廣告都拿「ㄎㄧㄤ」來做行銷包裝,遊走在惡搞與創意的模糊地帶。但ㄎㄧㄤ的相關典故在我們身邊幾乎看不到。這個字走過十幾年的演化歷史,展示了流行文化如何漂白與吞蝕了次文化,還有人們欲蓋彌彰的戲謔態度。
如「垮掉的一代」作家亞倫金斯堡(Allen Ginsberg)所言:「把社會倒進你腦子的垃圾全清出來。」垮世代先驅者對專制極權的反抗、高舉自由的精神,並把自己從佛教與禪學得到的啟迪反映在作品裡,後世許多歌手都受到他們作品的啟發,如嬉皮運動與龐克,當然還有電音迷幻文化。如何掙脫束縛?如何享受自己架構的世界?ㄎㄧㄤ其實是一種手段,也是對於烏托邦的不同想像、不同層度。
當在注視他們 ㄎㄧㄤ 的放蕩不羈、正邪不分雌雄莫辨,ㄎㄧㄤ的離經叛道、ㄎㄧㄤ的出神失序時,我們必須提醒自己,他們正在展現自己切斷煩惱的葛藤、卸下社會包袱的樣貌,把自己從沙特的「他人即地獄」裡拖出來。
*更多音樂推薦,請見 iNDIEVOX 告示板:不只是ㄎㄧㄤ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