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唱作歌手」到處都是,手拿一把木吉他便可演出,簡單如一部筆電、一個 FB 或 YouTube 帳號已經可以錄音發片且發佈音樂宣傳行銷,一方面可以說是近年唱作風氣的盛行,另一方面,科技的進步與媒體的轉變也讓「成為唱作歌手」的門檻降低。所謂香港 Indie 圈,以往指的都侷限於「樂團」,以個人為單位的少之又少,只有「地下樂團」,從來沒聽說過「地下歌手」。說到香港獨立唱作歌手的代表,女聲歌手大部分人立刻會說 The Pancakes;男聲的話,相信 Ketchup 是大家馬上聯想到的名字。
有留意香港獨立音樂圈的人都知道,Ketchup 就是阿 Ken 的代號,但其實一開始 Ketchup 是一組三人樂團,阿 Ken 是主唱與吉他手,另外還有貝斯手 Sing 及鼓手 Rock。Ketchup 組成於 1998 年,兩年後由於種種原因樂團解散了,剩下阿 Ken 繼續創作。因為不想浪費樂團的心血作品,阿 Ken 利用簡單的器材(兩部 MD 機!)在家中灌錄歌曲。2001 年 Ketchup 推出處男專輯《Sweet-Smiling》,整張唱片所有製作過程,由錄音混音唱片封套美術設計等等,全由阿 Ken 一手包辦。雖然仍然以「Ketchup」名義創作與演出,但簡單說就是一個 one-man band 的概念。
《Sweet-Smiling》推出後出人意表地成為熱賣作品,畢竟在這之前大家對 Ketchup 這名字認識不多,然而專輯當中的單曲〈Lovely Smile〉在商業電台獲得極高的播放率(若干年後成為電影《東風破》內的插曲),讓演出少、宣傳少、作風極為低調的 Ketchup 突然變成圈內炙手可熱的新星。
Ketchup 最難能可貴的地方,是其帶出的 one-man band 概念。一直以來香港從事獨立音樂創作的,當然就是幾個人分工合作組團「玩 band」的方式,以個人身份作單位的,大多都是從事電子音樂創作或純音樂配樂。玩樂團的不是長髮披肩、憤世嫉俗,就是奇裝異服、可遠觀不可褻玩;T-Shirt 牛仔褲、手執一把木吉他刷著簡單和弦、唱著一首首民謠的 Ketchup,在那個時代彷彿是圈內一股清泉。
提到木吉他與民謠,香港人可能只會想到如歐瑞強等 70-80 年代校園民歌,但 Ketchup 的曲風更多是吸收著 60s 復古懷舊 Classic Rock 的養分,尤其明顯受到 The Beatles、The Beach Boys 等的影響,沒有高超的演奏技巧,沒有繁複的編曲,更加沒有高質的錄音後製,但有的是悅耳長青的旋律,三四個和弦簡單質樸的曲式,隨性的哼唱甚至不在乎歌詞的英語文法、vocal 也不管走音與否,而隱居在郊外鄉村自嘲為「鄉下佬」的他,歌曲中的避世脫俗的思想,對習慣了喧鬧都市生活的香港人尤其有共鳴感。Ketchup 這種容易消化的民謠歌曲,吸納了不少聽膩了主流音樂但又無法全盤接受「地下音樂」的游離份子樂迷,在主流與地下的夾縫中另闢新徑。
與其他獨立樂團不同,Ketchup 並不熱衷於現場演出,除了自己的發片專場或某些具特別意義的大型活動,絕少在本地獨立音樂圈中看到他的身影。但同樣與其他樂團不同的是,Ketchup 的產量極為豐盛,絕非如一般港團般「一碟起兩碟止」。在 17 年的歷史中,Ketchup 共發表了 8 張錄音室專輯,2001 至 2005 年間更是每年都發新專輯。除了早已奉為圈內金曲的〈Lovely Smile〉,其每張專輯總有一些膾炙人口的作品,例如 〈When You Call My Name〉、〈Kind Of Late〉、〈Perfect Life〉等等,就算你不是他的樂迷,總感覺不曉得哪裏聽過這些歌。坦白說 Ketchup 每張專輯曲風都差不多,你不能期望他帶來翻天覆地的改變或出人意表的概念。曾有人提議他如果想在香港有更好發展,最好能唱中文歌,但至今 Ketchup 仍然維持英文創作。這樣默默耕耘地做著自己認同的事貫徹到底,不就是很酷很有態度的表現嗎?
也許 one-man band 唱作人的姿態,毋需經過團員間的討論,自己一個全盤操作創作與灌錄過程,讓製作唱片的過程來得直接快捷。但是在現場演出,Ketchup 大部份時間都以樂團姿態呈現,而 Ketchup 的 backing band 團員往往是大名鼎鼎的人物,例如知名流行音樂製作人王雙駿、英師傅、獨立圈樂手如 The Darlings / Love Motel 樂團的阿邦、Gary、….HUH!? / 假音人的肥仔明等等,都曾經成為 Ketchup 的現場演出樂團成員。值得一提的是,因為本身正職設計師的工作,阿 Ken 與日本潮流教主、品牌「A Bathing Ape」的創辦人 Nigo 是朋友,而 Nigo 曾經在其歌曲〈Another Freaky Band〉中一展打鼓造詣。
此曲為近期罕見的中文歌〈茄汁〉。
自 Ketchup、The Pancakes 在 2000 年初活躍於獨立音樂圈,以及後陸續有如林一峰、at17 等以民謠掛帥的創作藝人出現,這股「都市民謠風」漸漸在香港流行起來,而這批藝人也成為當中的領頭羊,帶起了這股拿著木吉他自彈自唱的熱潮。有趣的是,Ketchup、The Pancakes 與林一峰這三人曾經合作推出唱片《Freeplay》,其中當然有合唱/合作作品,並一起演出。而 Ketchup 更曾玩票性質與林一峰組成樂團「Bunsen Burner」,可見阿 Ken 其實並不拘泥於「玩音樂」的方式,樂於與其他人合作,只是「Ketchup」,則是堅持自己一手一腳完成。
此曲是 Ketchup 與 The Pancakes 及林一峰合作的單曲〈ABC 餐〉。
自 2009 年專輯《His Master’s Voice》後,一直沒聽到 Ketchup 有發行新專輯的消息,在這之間只有 2013 年一張五曲 EP。結果今年 ketchup 宣佈了其第八張專輯《LET’em FLOW》的眾籌募資計劃,但伴隨著一個令人難過的消息:《LET’em FLOW》是 Ketchup 最後一張專輯。也許因為現實生活工作的關係環境、也許因為整個音樂市場的大環境問題、也許因為是時候進入人生另一個階段,阿 Ken 決定 Ketchup 是到了終結的時候,而發片演唱會將會是 farewell party。
一直以來,阿 Ken 以 Ketchup 這樂團的名字自己走下去,因為樂團是當初由三位朋友共同所創立,團員只是「暫時」離開,也許有天會回來重組,所以他一直保持樂團的名字。也許是個異想天開的夢想,但對樂迷來說,就讓我們期待也許有天 Ketchup 會是三人的姿態回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