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7-09・雜吹

淺談歌詞創作 與音樂密不可分的文字魅力

「歌詞的撰寫是屬於文字創作?還是音樂創作?」此問題看似容易回答,但近一步思考會發現,將音樂抽離後,歌詞的存在彷彿一般的文字創作,擁有小說散文般的故事情節成分,也可能在吟念的過程中,感受到類詩詞的韻腳與抑揚頓挫,所以它是文字創作?不、不盡然,你去問問十位有在寫歌詞的人,其中九位都會跟你說:「詞和曲的關係密不可分。」(剩下一位可能會覺得這個問題太不上道而拒絕回答)

歌詞是什麼?創作者想藉由歌詞傳達什麼訊息?歌手將如何透過「唱」,將字詞間的故事和情緒完整呈現?而聆聽者,又該用何種角度去感受一首歌的脈動?(置入自身情緒或品味他人故事)Blow 吹音樂本月專題將著眼於「歌詞創作」,從聲韻、唱腔、節奏、詞曲搭配與創作題材等面向,討論不同音樂風格、不同語言之創作想法,並邀請多位專業詞人分享各自的創作經驗。

有些歌詞無聊又沒意義卻紅遍半邊天,有些歌詞則曲高和寡、令人霧裡看花越看越不清,在深入探討歌詞創作要領與技法之前,我們先來聊聊,「詞」在一首歌曲中到底占有什麼樣的地位呢?

說故事的媒介

寫作是一種單向傳播,寫歌詞也不例外。我們可以把它當作是一首歌曲具象化的過程,畢竟單純只有音樂的時候,雖然可以呈現氛圍與情緒,卻很難明確表現一幅清楚的影像。例如,你正在聽一首速度 180 的龐克搖滾,將歌詞抽離、把主唱的聲音去掉後,音樂仍然可以帶領你感受到熱血與澎湃,但我們不會知道,這首歌是想要罵政府、追求夢想,或只是想抱怨今天很衰、工作不順還被劈腿的悲慘經驗。

反過來說,也有不少創作是從歌詞出發,再透過音樂的輔助、鋪陳、拉拔而將其推上無人不動容的經典地位。這種歌的文字強度固然會領導音樂走向,但也並非完全獨裁、絲毫不用理會旋律的走法,如果你想要將情緒拉到一個即將崩壞的高度,旋律卻往低處走、歌手只能低聲吟唱,這樣不是互扯後腿了嗎?

不同語言、不同口氣語調、不同遣詞用字,同樣的故事有無數種說法,差別在說故事的人很重要!歌詞創作另一個困難之處在於,如何寫出對的詞、給對的人唱,許多人會忽略「適不適合」的問題,但請想像一下,當 18 歲的小女孩唱著關於人生滄桑經歷的歌曲時,你會被感動嗎?

5bd489cee9933bd5fc285020c62262b9

用聲音呈現情緒

當我們將人聲當成樂器時,歌詞就是另一種「聲響」的使用,不需要華麗的詞藻、明確的涵義或故事性,這種時候,歌詞要表現的僅是一種氣氛,或說是引導進入氛圍的一種催化劑。

想說話、想發聲時,底下必然有某種渴望尋求出口的情緒,因此我們可以用更原始、更直接的方式,只為帶出情緒、渲染氣氛來創作歌詞。時而呢喃、時而跟隨節奏反覆碎念,或是以無意義的單詞搭配長音,這些「聲響」本身也稱得上是一種器樂的表現,在這裡,歌詞褪去了文字的角色,轉化成音樂的一部分。最極端的、可以完全擺脫語言文字規矩的例子,不外乎是被封為「神曲」的龔琳娜〈忐忑〉,整首歌沒有一個音是可以寫出來的字,但它仍然是華語歌,因為音節、曲風和腔調是從漢語和京劇脫胎出來的。

生活用語的共鳴

作家胡又天(註)於〈歌詞創作要領〉一文中表示:許多台語歌之所以令人感到親切,是因為那是我們從小使用的語言,生活中大小事都能與之連結,產生共鳴;例如像唱粵劇出身的香港「廟街歌王」尹光,把許多傳統粵曲的行腔運字帶入流行歌曲中,創造了令人耳目一新的聆聽感;從客語流行歌曲中更能明顯感受到,成年之後才開始學客語的創作者,與幼時就在客語環境中成長的詞人相比,作品的韻味就差了這麼一點「生活」的味道。

國語是制訂出來的標準語,也可以唱出韻味嗎?當然可以,重點在於你要融入「自己的語言」。如果你平常說話的方式就是將髒話或三字經當招呼語使用,那就把它放入歌詞中;鄉民、宅宅們的遣詞用字不乏那個圈子才懂的「專業術語」,然而,如果一首歌詞中出現字典裡沒有的網路用語,就會直接打中那個族群,產生更緊密的聯結感。歌詞有超越語言的音節,也有特屬於某種語言的音節,端看你如何掌握,進一步或許就能操控人心了。

先寫詞?還是先寫曲?

詞曲創作的順序是否會影響一首歌的產出?答案是會的。當創作主軸轉移時,就可能產生誰遷就誰的問題,寫歌也一樣,先詞後曲、先曲後詞或是詞曲並進都是能夠完成創作的方式,但其中並沒有所謂最好的進行模式,一切端看你希望這首歌的詞,站在音樂中的哪個位置。

01
每首歌、每張音樂作品,詞和曲產出的方式皆有所不同。

常常有人問:「寫歌要先寫詞、還是先寫曲呢?」一般答案是:「擅長文字的人傾向先寫詞,而擅長音樂的人當然就會先寫曲。」從流行音樂產業來看,業界的答案比較偏向:「通常會先寫曲,也有一些會先編好 demo,再發給詞人去填;少數情況是請名家、名人先寫詞,再交由專人譜曲。」

如果詞曲由同一人包辦,比較有可能做到「詞曲並進」,當然,以此方式創作比較靈活,但不代表寫出來的歌就一定比較好,畢竟這只是方法、路徑,而我們聽到的是結果、是成品。另一種模式是將幾位詞曲創作者聚集在一起,同時分頭撰寫、互相討論,這樣的作法不是沒有,只是相當少見,畢竟創作是很私人的事情,就算待在同一個空間也不見得能與他人共同創作。

與其他文字創作的不同之處

要能唱,這是最基本的條件之一,簡單來說就是套用在旋律中不拗口、不讓人覺得牽強,不然你為何不寫小說散文或新詩、甚至寫寫部落格日記就好了,要來寫歌詞呢?有些人會從聲韻學中的「比」、「開合」、「正反合」、「起承轉合」四法切入討論;有人則主張,平仄押韻固然是重要的一環,不過也要重視歌曲的 grooving,無論是用唱用念,節奏拍子都要能夠對上音樂。

符合這些基礎條件後,進一步可要求詞的四聲要合乎曲調、要順口並且避免誤會;再者,唱出來的聲音要能表露語言文字內蘊的情感。較常遇到的問題是:「如果有幾句想說的話,編不成可唱的詞,卻還是想用在歌裡的時候怎麼辦?」其實很簡單,用 MV 畫面呈現、Live 演出時投影在布幕上、製作文宣品……等,許多方式都能表達,也可以當成旁白用念的。別被「音樂」這兩個字侷限了,歌曲並不僅限於聆聽,也能用「看」的啊!

02

撰寫歌詞是一門藝術、一門學問,真要認真研究的話或許該從唐詩宋詞開始講起(笑),不過當然,我們並不打算以生硬乏味的方式,讓大家對歌詞創作敬而遠之。無論你是對流行歌有興趣、喜歡嘻哈饒舌的街頭文化、偏好狂暴嘶吼的金屬曲風,或是對母語創作情有獨鍾,後續的文章內容將分享詞人們的創作經驗,深入探討將音樂文字融為一體的歌詞魅力。

註:胡又天,生於台北,曾就讀台灣大學歷史系及北京大學歷史系(中國近現代史碩士),在香港浸會大學中文系就讀博士時,導師朱耀偉教授是少數研究歌詞的學者,論文撰寫《華語流行歌詞的演變(1970-2013)》。



avatar

作者 / 吹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