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8-21・新聞

香港獨立圈經典回顧:Whence He Came

Whence He Came

很老土地說,香港是個華洋雜處的地方,殖民地的歷史背景深深影響著藝文音樂圈,特別是獨立音樂圈(或者以前說的地下樂隊)。正因為香港是個種族多元的地方,「洋人勢力」在香港樂團圈甚為吃重,很多我們俗稱的「鬼仔 Band」非常受歡迎,他們自成一國,支持者眾多而且非常團結,形成一股強大的力量。90 年代末、2000 年初,知名的鬼仔 Band 包括 Cry(後來改名為 Audiotraffic)、Uncle Joe、The Love Song 等等,他們的共通點都是樂團成員由混血兒或外籍人士組成、以英語創作為主。當中最受歡迎、影響深遠的,不能不數 Whence He Came 這組香港經典樂團。

Whence He Came 由主腦 Joshua Wong 與吉他手 Ephraim Bano 於 1999 年組成,特別之處是難以詳述 WHC 其他成員的資料,因為樂團初期不停更換團員,只有 Joshua 與 Ephraim 從頭到尾一直謹守崗位。樂團曾於 2001 年及 2004 年推出兩張個人專輯《Still Admidst The Traffic》及《The Shorter Story》,因為兩張專輯的製作班底大有不同,以此為分界線,2001 時期樂團成員另包括貝斯手 Joel Deerwester 與鼓手 Suhail Stephen;而第二張專輯時期貝斯手改為 Ken Mimasu、鼓手黃偉勳(阿勳),另加上鍵盤手 Nic Tse,這個也是樂團最經典的陣容。

whence he came
Whence He Came 首張專輯《Still Amidst The Traffic》

來自首張專輯的單曲〈Silver Sleep〉

Whence He Came 是一組極為「國際化」的樂團,各成員血統包括中國、馬來西亞、澳洲、菲律賓、日本及美國;在演出策略上,他們當時與其他香港樂團大為不同,選取一條國際化的路線,多番出國遠征演出,曾到澳洲、日本、新加坡、中國及馬來西亞等地巡迴演出,更曾與日本千葉縣樂團 Buddhistson 合作推出唱片《This Is Where We Rise》。2000 年初是香港獨立音樂圈一段輝煌時期,多個單位開始自資灌錄並發表唱片,Whence He Came 固然是當中的佼佼者,不同的是,他們唱片的製作品質遠高於其他同期樂團。

2004 年推出的專輯《The Shorter Story》可說是其巔峰之作,各樂手頂級的演奏水準,加上高質的錄音與後製,這張專輯是香港獨立圈的經典作品,網絡上流傳大量該專輯歌曲的 Cover 版本,可見樂團當時的受歡迎程度是多厲害。就曲風來說,Whence He Came 是典型的 Indie-Rock / Emo 樂團,甚至可說在香港把 Emo 發揚光大的樂團,多組後來新晉均受到他們影響。但其實從第二張專輯開始,音樂中加入了點點電音聲效與合成器演奏,歌曲有更多的轉折變奏,作品如《Finer Lights and Fairytales》更是 Post-Rock 味甚濃的作品,可見他們並不拘泥於傳統 Emo 的框架。

whence He Came
Whence He Came 第二張專輯《The Shorter Story》

來自第二張專輯的單曲〈The Lonely Road〉

當時《The Shorter Story》專輯發表會在尖沙嘴 YMCA 舉行,全場爆滿、氣氛高漲,每首歌都是全場大合唱,猶如宗教大會般(其實 Whence He Came 各成員均為基督徒,歌詞中有不少宗教訊息)。樂團於 2000 年中期解散後,曾於 2008 及 2012 年兩度舉行 Reunion 重組音樂會,門票銷售一空迅速爆滿。解散後,最受矚目的是主唱 Joshua 組成 Folk Rock 樂團 Noughts and Exes,樂團同樣非常成功(可惜樂團不久前也已經解散);而鼓手阿勳更逐漸成為香港一代鼓王,為陳奕迅、何韻詩、容祖兒等等流行歌手的演唱會鼓手,活躍於流行音樂圈。過去每隔幾年,Whence He Came 都會舉辦 Reunion 重組音樂會與樂迷們聚舊,不知道今年他們有沒有這個打算?

曾打進商業電台外語流行榜的單曲〈Here’s To Hope〉



avat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