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5-04・人物

泰國新星Phum Viphurit與他的台灣吉他手歐文

〈Lover Boy〉一首曲子,讓 Phum Viphurit (以下簡稱 Phum)瞬間成了同溫層裡討論度極高的新聲。發行過一張個人專輯,創作全為英文作品,MV 在Youtube 上點閱率已超過百萬。

週一中午記者會上初見本人,講起話來有些靦腆,二十出頭的他,在採訪中仍可見到青澀的一面。〈Lover Boy〉描寫一個想追愛的男孩,是不是在描寫自己呢?他露出調皮的表情:「我不會再多講下去囉!」

九歲開始移居紐西蘭的 Phum,四年前回到泰國唸大學,唸的是影像系所,追問下去,果不其然另一支同樣破百萬的〈Long Gone〉影像正出自他之手。自行執導的影像作品帶有七八零年代的風格,刻意地正方畫面、非高清的畫質與不飽和的色彩,呈現濃濃復古氣味。

Phum 四年前回到泰國,在學校社團認識了現在的團員們,吉他手歐文是從小在泰國長大的台灣人,在記者會現場陪同 Phum 一同露面。歐文對 Phum 的第一印象是校內的風雲人物,能唱能創作。同學們儘管知道他的泰國出身,仍會戲稱他為「the New Zealand guy(那個紐西蘭小子)」。

一位是長期待在紐西蘭的泰國人,一位是從小住在泰國的台灣人,泰國這地方對他們而言既熟悉又陌生,兩人在大學時期,都曾覺得自己與同儕格格不入。Phum 表示回泰國的決定並非自願,也的確在大學期間受到些文化衝擊,離開太久,他不確定自己是否還能夠重新適應泰國的生活。

Phum 與團員們,最右邊為台灣籍吉他手歐文。(照片取自 Phum Viphurit 臉書)
Phum 與團員們,最右邊為台灣籍吉他手歐文。(照片取自 Phum Viphurit 臉書)

而這樣的衝擊放到音樂上,Phum 創作的英文歌曲,也得到了相當兩極的回饋。對 Phum 來說,又是再一次的文化碰撞。

泰國強大的民族意識讓非泰文歌曲在當地難以廣傳,儘管英文在當地也是第二語言,但 Phum 還是會收到像這樣的問題:「你是泰國人,為什麼不用唱泰文呢?」他帶著無奈的笑解釋道:「一開始總有人這樣問我,現在漸漸地比較少,可能大家比較能接受了吧?」

之後會不會考慮嘗試寫一些泰文歌曲?Phum 回答道:「正在努力。」習慣了英語的思考模式,在創作上 Phum 覺得自己的泰文並不成熟,儘管日常基本對話沒有問題,但要化為藝術創作,仍有許多不足。

吉他手歐文。(照片取自 Phum Viphurit 臉書)
吉他手歐文。(照片取自 Phum Viphurit 臉書)

歐文告訴我,去年 Phum 受邀至泰國當地音樂節演出,台下觀眾興趣缺缺,許多人甚至開始聊天、抽煙;但場景換到日本與韓國,台下觀眾的熱情程度,完全出乎所有人預期的好。

語言是 Phum 在泰國發展的最大弱點,卻也是他向海外拓展的絕佳利器。

照片取自「LUCFest 貴人散步音樂節」
照片取自「LUCFest 貴人散步音樂節」

剛結束日韓的巡演,Phum 來到台灣,在台北與台南兩場演出後他將回到泰國。首場在 The Wall 的演出擠滿了許多泰國年輕人,與許多好奇 Phum 真面目的音樂產業工作者,甚至連 YouTube 網紅呱吉也出現在觀眾群裡。

儘管與樂團合作才滿一年,四人在台上已相當有默契,尤其來到歐文的主場,他還特地用台語和台下互動:「打给厚!」。舞台上的 Phum 與中午見到的靦腆小生判若兩人,拿起吉他,與歐文眼神示意,第一顆音落地,台下觀眾隨著樂曲歡呼、起舞。

演出無需多語,歌唱已是他最好的自我介紹,語言的問題先不管了,今晚所有人只在乎音樂。



avatar

作者 / Yir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