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9-01・人物

我所認識的DJ Mykal a.k.a 林哲儀

與 DJ Mykal a.k.a 林哲儀(是的,就是你們口中的世大運冷場王)會認識,是因為兩次訪問。

第一次是在 2015 年七月,八仙塵爆事件後沒多久,因為主流媒體如:三立新聞、壹週刊,標籤八仙當時的「彩虹派對」與 EDM(Electronic Dance Music)、搖頭電音趴三詞劃上等號。當時林哲儀對媒體如此偏頗的指責,以及單方面的警方語言引用,有很強烈的批判。我因此採訪他,做了一篇從派對主理人角度的報導。

第二次訪問是 2016 年初,他發行個人第二張混音專輯,也預告籌劃已久的電音廠牌「ROKON 滾石電音」即將正式揭幕。當時,林哲儀透露了台灣電子音樂創作人,可能會隨中國大陸的電音場景發展,而被邊緣化的憂慮,也表達自己有作為銜接「獨立音樂人」與「主流唱片公司」溝通的特質。恰好在滾石唱片的好友葉雲甫,以及滾石老闆三毛有心投入做台灣的電子音樂廠牌,因此他邀請了 OVDS、世外桃源、邱比等,數組獨立電子音樂人一同加入打拼;而為了專心經營「ROKON 滾石電音」,他更決定收掉經營了 17 年的唱片行。

在這兩次訪問經驗中,我所認識到的林哲儀是一個,對音樂有著異常單純的熱情,與開放胸襟的人。

他一向以正面鼓勵為原則,對於語出批評非常謹慎,即使不喜歡某位音樂人的某一首歌,也不會用一種要將之屠殺殆盡的語氣來表達。

他不只聽電音,玩搖滾出身的他,也廣泛吸收各種風格的音樂,另類、流行不分,語言亦不拘。

他對電子音樂有很強烈的使命感,認為 DJ 應該要可以被視作獨立的藝術家,而非炒氣氛的工具;更常常以行動、作品擴充聽者對電音的想像,混音時從不忌憚放入中文流行歌曲。

他甚至認為電子樂迷狠批的百大 DJ 榜並非全然的罪惡,也帶有普及 DJ 角色的效果。

綜上所述,讓我認為,今年的世大運 DJ 事件後,他發表的聲明,完全是會從他這位樂觀的傻子口中,親自說出來的話——虛心受教,無論酸罵或鼓勵,對台灣電音有討論都是好事。

我得承認,雖然認識林哲儀,但處在他以 Drum & Bass 為基底的 DJ 現場時,也未必總能享受投入。我喜歡他在 Mixcloud 上,那組在艋舺青山祭放歌的混搭作品〈ER DISCOTHEQUE VOL.1601〉,但有時在現場,也會為持續襲來的劇烈拍點而感到聽覺疲倦。但我絕不會因此認為,那是一種「爛音樂」,或隨口就說這樣的 DJ 比某某某差,而會視之為 DJ Mykal a.k.a 林哲儀招牌的個人風格。

事實上,林哲儀這次在世大運的音樂表演就只是正常風格發揮而已,而這樣鮮明的風格,適不適合世大運?適不適合在該橋段出現?是不是可以有更適宜他的周邊配備設計?乃至呈現給網路聽眾的直播成音、導播畫面等等,都是更值得討論的題目。可不論如何,這一切的前提,我都認為該是先認同,林哲儀作為一位 DJ 是夠成熟的獨立藝術個體,有他的音樂哲學,透過放歌想說的話,還有獨一無二的「說話」方式。

關於世大運 DJ 表演的網路討論,和這社會上多數的議題一樣,再度陷入一種喜惡二元的對立中,批評語言中,不乏他早已望穿的一些刻板隱喻,諸如:僅僅將 DJ 視為炒氣氛的工具(所以『冷場』罪不可赦);動輒以吵/像夜店來批評之;甚至要放外文名曲才(能讓外國人)嗨等等。所有針對音樂指點的評價討論,我和林哲儀的觀點一樣,認為都是好事。但在此之外,我會特別恐懼的是那種,為了國家面子,幾乎可以不假思索,追殺個體殊性的海量謾罵。

如果你細看滾石電音以及林哲儀的對外回覆,他們主要的對話方向是,透過完整曲目的公布,以及歌單編排背後的心思透明化,來表達這次演出的主軸。簡言之,用音樂討論音樂,「我的這場演出並不隨便」。但對於某一部份在世大運期間,已國族光榮感沖腦的人而言,這段讓他們無法共鳴的聲音就是丟臉,別無其他。

這群人,以一場不合胃口的演出,賜死一位你從不認識的個人與音樂語言。在網路留言上吐口口水,然後轉身,繼續背離另一群人正戮力耕耘的在地音樂場景。正因為他們從來不曾在意,也不認為往後需要在意。

承認吧,你事實上不想幫忙,愛台灣的你也沒真的在乎過電子音樂,甚至在乎表演者是何許人。你只想要眼前這位 DJ,在這場演出中服務你閉鎖的自嗨感——放的是什麼風格?不重要,反正很吵。為何要排中文歌、台語歌?不重要,反正外國人肯定聽不懂。為何要進行音樂討論?不重要,反正音樂是娛樂,沒娛樂到多數人就是失格。

如果你有注意到,世大運事件之後,灌入林哲儀臉書留言或相關新聞中,有一句很常出現的標籤「#RespectDJMYKAL」。這其實是業內朋友們,很早以前就用來半揶揄,半致敬他的用語。為什麼會有這個標籤?因為他為台灣電子音樂,早已默默付出了非常多的時間、精力,是透過世大運演出,第一次聽見他的你,尚沒有看到的。

如果你願意,請放下面子問題,趁這次機會認識一下這位 DJ,了解他這次表演的核心訊息。如果有所心得,再去了解他的風格,了解他心心念念的電子音樂廠牌「ROKON 滾石電音」。我相信若你對他有任何音樂上的疑問,他開放的性格很願意與你對話(不過也要他有時間,畢竟現在是一家廠牌的老大了⋯⋯)。

結尾我想強調,寫這篇,並非為林哲儀的典禮演出做死忠的辯護,我願辯護的是他那一貫討論音樂的開放態度,還有他持續想改變的,社會對電音的觀感。世大運典禮只是一時的沸騰,整個台灣的音樂環境才是那鍋湯底,社會平時對音樂的討論度有九成時間在冰點(一如運動賽事),但願這次事件讓台灣電音有躍進式的討論。如果真能辦到,我猜,我所認識的那位 DJ Mykal a.k.a 林哲儀,就算背後插了萬把支箭也會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