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6-20・新聞

藝術就是相互折磨:都普勒浪潮新專輯釋出

是配樂師,也是樂團 2HRs 的鍵盤手許家維,個人電子音樂 project 都普勒浪潮,推出新專輯《Nonagon 九邊形》,跳脫配樂師的旁觀角色,回到主觀思考方式,想將自己最喜歡的音樂,用最擅長的方式訴說,用音樂的頻率傳遞訊息。

都普樂海報已修改 平面化

從小習古典樂彈鋼琴的他,一開始對於非古典音樂的搖滾、電子音樂一點興趣也沒有。「高中玩了一陣子的合唱團,還隨著台灣青年合唱團的夏令營跑到國家音樂廳裡唱 BASS,所以我很喜歡寫 Bassline,後來大學當了鋼琴社社長,玩了很久鋼琴音樂,從 Sonar 開始學數位作曲,最後才自學了合成器慢慢走向製作電子音樂。」最喜歡貝多芬、蕭邦、拉赫曼尼諾夫等作曲家,創作的靈感也不少來自於古典音樂。

另一個靈感來源則是電動。Hotline Miami、Oblivion、Mass Effect 等電玩遊戲對都普樂浪潮來說比起電影更有刺激性,「跟電影之類傳統媒介不一樣的地方是在於它有互動性,所以情節轉折會更深刻一點。

照片攝影 Zhang Ahuei
照片攝影 Zhang Ahuei

「創作的當下看起來都是永無止盡的痛苦,但是每當作品做好,再回頭看的時候,都會覺得一切很值得、很美,這應該也是創作迷人的一個地方吧!」作曲過程裡很常陷入泥沼,熬了夜卻發現改了幾十個版本的歌還不如初版的好聽。這次與北藝大舞者的合作過程中也啟發了他對聲音追求的另一項層面,「所謂的流動或者是律動不一定需要節奏來引導,有時候在聲音質地上的改變就可以造成流動,這也是這次專輯其中很特別的使用了很多質變來產生流動。」

照片攝影 Zhang Ahuei
照片攝影 Zhang Ahuei

問到新專輯的音樂類型,他說自己不喜歡幫音樂下標籤,既不是 Minimal, 也不是 Ambient, Techno ,當初做專輯時就特別想要打破這道牆,不願被綁手綁腳,不想在限制中創作。「這張專輯代表我對聲音的追尋,專輯裡嘗試著用最少的聲響,描繪最多的音樂,專輯的節奏其實都蠻簡單的,低音和弦也幾乎都是固定的,但是在音色上挑了非常久,花了很多時間再好好雕塑曲子。」

就像當初替同志交友紀錄片《你找什麼?》進行配樂創作一樣,反覆琢磨對聲音的感受,也是呈現自我對社會的反應。



avatar

作者 / Yir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