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1-01・雜吹

研究音樂曲風的方法

研究音樂曲風750X390

當音樂老師最討厭碰到一種問題,「什麼是______(曲風)」,曲風這種東西,可大可小,可廣義、可狹義……,更不是單一因素可解釋。風格的蛻變演進是一連串複雜系統交織而成,小弟我分享自己研究音樂曲風的方法/過程,希望大家在網路資訊一團亂的時代裡(無意義的文字堆疊濫用),能「明辨是非」(XD)。

學習定義標籤之前,我們要先了解 4 個觀念。

一、大數法則
只要是無法明確條列/數據化的東西要嘗試定義,都是用統計學大數法則的觀念,白話點就是「大多數的人都這樣覺得」,因為感受的東西過於模糊,好比有人覺得閃靈樂團是很吵的音樂,但有人認為貓王就很吵了,所以大數法則的意思就是,大多數人覺得閃靈才叫吵,所以貓王的音樂並不會被歸類為「重金屬」。大數法則的缺點就是無法滿足每個人的認知,所以才會產生一堆爵士咖認為 Kenny G 根本不叫爵士樂,Charlie Parker 那種才是王道的爭論。

二、時間
時間會改變定義,因為文化是動態的, 60 年代「滾石樂團」全世界都覺得壞透了,叛逆極了, 但你問現在年輕人,他們會覺得很無聊,俗到不行, 2015 像 One Ok Rock 那種才叫潮、才叫屌、才叫搖滾樂。

三、專業上的定義
音樂是一門深度學問,它當然有學術學理上的專業,音樂圈的人最討厭外人評論音樂,因為他們只會用一堆華美詞藻堆疊,做泛空的評論,對音樂結構的認知幾乎是零。比如藍調音樂,很多人形容它「憂鬱」,但什麼叫憂鬱?難道重金屬不憂鬱?雷鬼不憂鬱?周杰倫不憂鬱?小蘋果不憂鬱?如果要精準的理析它,或許只是因為它音階用了很多半音的走法,所以產生了你認為的憂鬱。對大眾來說,這些確實不必要懂,但如果你想往專業走,學習更多專業的學理對認識曲風相當有幫助。

四、感受上的定義
但反過來說,過於學理去認知音樂絕對是壞事一件。 音樂是藝術,是人文的表現,很多感受是「意」不是「形」, 也不是所有的感覺都能條列分析, 比如你不能說有 Power chord(電吉他特有的搖滾和弦)才算搖滾樂, 有無數的搖滾樂都沒有 Power chord,搖滾有很多種呈現手法, 可能是一種態度、一種思想、一種表演手法,一種打扮、一種音量、 一種音色、一種聲嘶力竭的吶喊、一種直來直往的編曲……。而且音樂爆炸發展至今,已經沒有什麼很純粹的曲風了, 都是不斷融合、蛻變、進化、在融合、蛻變、進化……。往往一個樂團在形容自己的音樂風格時,也說不來到底什麼是「曲風」。

以上四點要說的就是要認識一種曲風是認識不完的,因為沒有什麼標準答案,時代一直在演進,每個人的喜好、觀念永遠在變,加上切入點各不同,很難有一套共通的標準,只要掌握大原則大方向,我們對標籤式的曲風定義應該要更包容多元。

接下來我將分享一些自己研究音樂的順序,方法,但那只是我個人習慣,不代表什麼權威答案你可以依照自己的喜好做調整,思考。

一、先掌握最沒有爭議原則/學理
萬法歸一,所有音樂的變化都可以回溯到那個最原始的法則,既然是法則,那就是大數定義,最沒有爭議的原理(越明確越好)。唯有掌握原理在查資料時才不會被一堆「形容詞」混淆,聆聽各種變形融和時才能抓到結構突變的脈絡。音樂結構有 4 大塊,「旋律、和弦、節奏、音色」,分析任何一種曲風,要從這 4 大塊切入,好比:
旋律:「藍調」音階,「靈魂」轉音使用,「中國風」五聲音階
節奏:「雷鬼」2、4重拍,「爵士」Swing,「森巴」100 以上的速度,「放克」16 分音符切分、「搖滾」8 分音符進行
和弦:「龐克」三和弦,「爵士」2>5>1行進,「放克」7、9和弦,「黑金屬」增減和弦
音色:「金屬」電吉他高失真破音,「爵士」溫和的 Bass/鼓,「放克」顆粒感的 Bass/鼓,「日本民謠」三味線,「印度民謠”西塔琴, 「古典樂」交響樂團編制,「不插電」原音樂器配置。

很多原則可以從書裡找到,但更多是要靠你自己耳朵聆聽,大量地聽、用力地分析,善用大數原則,就算你不是科班的也很快就能掌握任何曲風的色彩。(參考文章:音樂三元素

二、從古至今跨年代的聽
每種音樂都會隨時間改變,那是音樂最有趣的地方,我習慣先把「鼻祖」找出來(也是一種掌握原點的觀念),比如雷鬼的 Bob Marley,放克的 James Brown,龐克的 The Clash,搖滾的 Chuck Berry……。然後沿著時間軸一路聽到現代,你會發現流行這種東西一直都在變,也不斷地融合新味覺,每個年代對曲風的定義也大不相同。現代音樂混種太多,曲風界線越來越少,不如以前壁壘分明,特定名詞都已變成「元素」的一種,聆聽的時間軸越廣,就越能掌握時代演進的曲風變革。

三、掌握分歧脈絡
研究曲風最常迷路的原因就是因為分歧太多,左邊拉開爵士領域、洋洋灑灑幾百個關鍵字,右邊展開搖滾家族,又是魔王迷宮暈頭轉向。

(爵士家族@@)
(爵士家族@@)
(搖滾家族@@)
(搖滾家族@@)

這就是為何我強調要先掌握基本原則,因為萬法歸宗,脈絡埋在創意包裝裡,舉個例,Bob marley 的「no woman no cry」,無疑是個經典雷鬼範例,再看看張惠妹融合 Dubstep 的〈牙買加的檳榔〉,你說這是一種新曲風嗎?是的!!但你有沒有發現核心原理往回推 30 年也是通的,雷鬼強調 2、4 拍,所以節奏重音、旋律的落點都還是跟著原則走,旋律的鋪成也是緊緊咬著中板慵懶的 swing 感。音樂一直都是連續性的交纏系統,它從來都是一整塊,不是一小片。每個藝術家在創作時都會被自己聆聽過的東西影響,所以誰影響誰,誰又像誰,本來就很正常,Dubstep 或許你覺得它是個很潮很屌的新東西,但若深入探究,其實它跟雷鬼淵源很深,兩個合起來也不是什麼「真正的創新」,記得!音樂上沒有什麼是真正的創新,都是不斷的融合再蛻變而進化,隨便聽一首 Dubstep 教皇 Skrillex 的作品〈First Of The Year〉你就會知道,不雷鬼嗎?雷爆了(XD)。

極限金屬源自重金屬,重金屬來自重搖滾,重搖滾還有私生子龐克,結果他們都是同個媽叫 Rock N Roll(早期搖滾),但沒有藍調又生不出 Rock N Roll,究竟又是誰變革了早期藍調?不斷的挖深問題,一直問「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不斷的往前「考究考究考究考究考究考究」,最後你的腦袋就會清楚的了解整個家族發生了什麼事。

四、海量的聆聽不同藝術家詮釋同一種音樂
即便你已經鎖定一個很明確的標的曲風聆聽, 也盡量多找不同人的詮釋,同中有異、異中有同, 每個歌手/樂手在細節上的表現還是差很多, 有時候某些曲風有人做得較有個性、有人比較受歡迎、有人比較有趣, 就是取決這些細節的不同,比如 80 時期的搖滾/重金屬, 表面上聽起來差不多,但光每個吉他手編曲的性格就差很多, Van Helen、Bon Jovi、Guns N’ Roses、Ozzy Osbourne……這些都被歸類在 80,但你要學著分辨它們之間細微的差異。 如果上述 3 點講的是宏觀的分析,那第 4 點就是要你學會微觀的聆聽, 魔鬼、天使永遠藏在細節,質感與品味便是從分辨這些分子學習而來

五、了解它們的故事
前面提到,如果只在意音樂本身其實是看不到全貌的, 音樂來自藝術、藝術來自文化、文化來自生活。什麼音樂會產生什麼感覺都是其來有自的, 比如黑奴的「工作歌」 ,相較於統治者白人嚴謹制式的古典樂體系, 顯得如此奔放自由?那不正是反映他們內心想掙脫殖民束縛的感受嗎?所以才有藍調、爵士、靈魂樂,這些音樂最大的特徵就是「自由即興」。 為何放克音樂跟舞蹈/夜店歷史那麼有淵源?為何龐克訴求簡單俐落,粗野直率的呈現手法?為何嘻哈如此關注黑人歧視議題?為何搖滾總是直接批判政治、時事、人文議題?為何雷鬼聽起來總是慵懶舒適,與世無爭?這些「為什麼」都有它背後的內涵,思想哲學,歷史緣由。 了解這些故事雖然不會「直接」幫助你認識音樂本身, 但對掌握其精神內涵反而比去研究學理更快更精準, 所以才有一句話叫做:「搖滾樂不是在音樂學院理誕生的」。

六、了解音樂所延伸/共成的其他藝術文化
這樣做的原因跟上述第五點差不多,當生活點滴匯聚成特定文化時,藝術就會產生,只是不同藝術家用不同「載具」呈現,彼此互相影響,互相成長。比如「MC+B-Boying(Break Dance/Breaking)+DJ+Graffiti」並稱嘻哈 4 元素 (感謝網友來信指教),又為何龐克叫做拼貼主義?反差美學?無政府哲學?雷鬼跟嘻皮文化、迷幻美學,又有什麼關係?當你了解越多,越能從不同角度去認識音樂。在這視覺年代,服飾穿著是音樂意識延伸的重要顯徵,可以多留意不同音樂人的穿著搭配。

20151231_3
為什麼雷鬼穿著的是黃綠紅?大麻圖騰?雷鬼頭?
為什麼龐克是英國格?拼貼外套背心?龐克頭?鉚釘?
為什麼龐克是英國格?拼貼外套背心?龐克頭?鉚釘?
為什麼嘻哈褲子、衣服、項鍊配件總是大大金金的?
為什麼嘻哈褲子、衣服、項鍊配件總是大大金金的?
為何放克都要穿那麼閃亮?明度彩度那麼高?......
為何放克都要穿那麼閃亮?明度彩度那麼高?
20151231_7
多去了解其延伸的藝術文化可以幫助你更認識音樂本身的核心精神。

此文章為搖滾騷客授權轉貼,請勿任意刊載。



avat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