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5-18・雜吹

進錄音室前該做好哪些準備?專訪小戴、冠宇、Oliver、魏駿四位錄音師

在創作音樂、玩樂團的過程中,我們需要靠錄音將自己的作品保留下來,進而發行上架、讓更多人能夠在演出場合以外的地方聆聽。前文已介紹專業錄音室與自家宅錄的四大差別,當你決定明列預算、規劃錄音時程並開始尋找錄音室的同時,還有哪些事情是進錄音室前不能忽略的重要細節呢?

吹音樂特別專訪了四位同樣資歷豐富、卻在不同音樂領域深耕的錄音師,分別是曾榮獲金曲最佳製作人獎、錄製過胡德夫、雷光夏、回聲樂團等專輯作品的冠宇老師,身兼樂團主唱、音樂節策展人、StreetVoice 香港音樂總監等多職並將觸角延伸至錄音製作領域的 Oliver,還有河岸音造的小戴老師以及熊寶貝樂團吉他手兼 Air Studio No.5 錄音師魏駿,請他們從以往參與製作的經驗中,向大家分享錄音前該具備的心態和觀念,到底有哪些問題,是多數人毫無自覺、卻一再影響錄音進行的絆腳石呢?

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錄音室?

1、作品論,以錄音室、錄音師風格做選擇。

錄音師的品味和喜好是影響作品成敗的關鍵,他是否聽得懂你的音樂?或者他對你的音樂類型有沒有想法?彼此溝通才能激發刺激與火花。這種選擇方式稱為「作品論」,我們可以先透過網路以及朋友之間的口耳相傳,了解哪間錄音室錄過哪些作品、是否與你們樂團的音樂類型相近?或是從自己喜歡的專輯著手查找,通常工作人員名單都會陳列出相關資訊。小戴表示:「小清新曲風總不可能找做重金屬的 engineer 來錄你的音樂吧?」而選擇錄音室或錄音師,某種程度上的意義是相同的,因為除了一些商業錄音室是以出租型態與獨立錄音師合作之外,目前大多數錄音室都是由錄音師本人(或合夥)經營,而錄音師通常也擔任製作人角色(此為台灣常見的現況,但有些國家的音樂產業是依照製作流程,每個專業都分得很細)。「總而言之,還是找位製作人吧!」Oliver 建議。

2、器材論,以硬體需求來考量

無論音箱、麥克風或其他硬體設備,錄音室的器材數量夠多才有選擇的餘地;此外,如果有特殊需求(例如同步錄音需要夠大的空間)或偏好某些特定器材,也可以從這些面向來尋找。這些都是比較實際的考量,然而,大部分錄音資歷尚淺的樂團其實難以分辨好壞,也不知道自己到底需要什麼。小戴強調:「錄音室都用很大的音箱,是專門給比較搖滾或重金屬用的,如果你要做的不是這種曲風,那這些對你來說就是無用的工具,或者說爵士鼓的收場也是一個很重要的要點,你自己如果沒有足夠的鼓組,就看它能提供什麼給你,這還蠻重要的。」

「其實大錄音室裡的好器材真的是無可取代的,你想要錄出比較經典的音色,除了自己的技術夠好,沒有經典的器材就是錄不出那種音色、那種味道。」冠宇表示:「好歌手/樂手用好器材錄音,後製會非常輕鬆,不需要加很多效果器去調整、扭曲。就像料理時使用好的食材,就不需要加太多調味料般,這是錄音最理想的狀況。」

河岸團彩04
除了從錄音師作品來選擇,也有樂手會從器材層面考量,尋找自己喜歡的音箱來錄音。

3、預算決策,以實際能投入的時間和金錢狀況來篩選錄音室。

除了作品論和器材論,冠宇分享了自己 2002 年錄王雁盟《飄浮手風琴》時的經驗:「執行此案時沒什麼預算,於是我們規畫了七個錄音場地,從最正式標準的大錄音室到自己家頂樓,把經費做最好的運用。當時我就開車載器材到不同地方,setting 成錄音室的狀態,像鼓就是在鼓手家裡錄製的;大錄音室的麥克風最好,什麼樣的東西一定得在這裡錄,必須仔細考量。總之最後就是在預算內把專輯完成,這是可以做到的。」

4、憑感覺,以「自己是否能在此空間以最佳狀態錄音」為原則來做選擇。

錄音室的差別,例如 In-House 錄音師的操作手法、空間環境和器材等軟硬體因素,只要在某種程度(層級)以上,比較起來其實不會差太多。通常錄音時我們會帶自己的樂器,每間錄音室的基本器材(麥克風、音箱、效果器、錄音介面等)也都大同小異;在沒有製作人的情況下,錄音師的工作主要是操控器材、執行樂團的要求,因此錄音品質的決定權還是在於樂團本身。「空間對錄鼓的聲音品質影響較大,不過對沒進過錄音室的樂團而言,實在無法憑空想像去做選擇。」Oliver 提出了不同的看法:「除了以上三種選擇方式,我會以『樂團的感覺』來挑選,與器材、錄音師沒什麼直接關係,純粹是個人對這個空間是否舒適的感覺。有些團到了頂級錄音室反而覺得拘謹,表現差強人意,倒是在居家式的小錄音室可以比較自在、放得開,錄音效果也會比較好。」

在什麼情況下,會建議樂團/音樂人進錄音室錄音?

1、準備好大量與聽眾建立關係的時候。

樂團活動一段時間後,除了作品也累積了一些聽眾,當你認知到『這些人會希望在表演以外的場合聆聽你的作品』時,就是該進錄音室的時機。其實現在宅錄門檻很低,『會錄音』已經是樂團的基本知識,就如會彈樂器一樣,是基本要求,因此無論是 Demo 或工作帶都可以先自己摸索、嘗試邊學邊錄,這個過程會讓你學到很多。等到樂團有了明確的發展計畫,想要發表正式作品,並且是在品質上能盡可能做到最好的作品時,就可以開始尋找錄音室了。

「錄音室只有一個存在的理由:這裡的器材、空間狀況和錄音師經驗等資源,都比你獨自完成錄音作業的狀態還要完善,因此我們才會決定找專業的人幫忙完成這件事。」魏駿表示:「有些人是處於『覺得錄了作品對自己比較有意義』的狀態,將錄音當成一個里程碑,這樣沒什麼不好,但我覺得『發行』是有對象的,不然你就自己錄下來、自己開心就好啦!」小戴也認為:「許多人對錄音抱持著比較『目的性』的想法,像是因為有發片計畫、或是拿到政府補助經費才要錄音,但我覺得以做音樂的角度,其實你是要常常在錄音室工作,更能弄出自己的作品。」

2、技術層面具備一定的水準。

簡單來說,除了在演奏時不出錯、拍子的穩定性達到適合錄音的程度(至少不要讓錄音師困擾)之外,最好還要能夠富含情緒地演奏/演唱整首歌曲,並且將音樂橋段上的轉折做到自己滿意,這樣進錄音室才不會浪費錢,也不會感到那麼挫折。「大家可以先簡單錄下來聽看看,如果連自己聽了都覺得某些橋段還有問題,這種情形就不適合進錄音室,除非你家是印鈔票的(笑),才能進錄音室慢慢修。」冠宇建議。

3、有足夠的預算即可。

只要演出、寫歌狀態和內容都已經 ready,當然隨時可以進錄音室,畢竟想錄音大多是為了留下作品,和宅錄相比,進錄音室是讓別人能更清楚地檢視你的音樂。演奏技巧當然很重要,但它沒有一定的標準,如果你希望自己掃弦能夠把速度 180 的 16 beat 彈得很準才要進錄音室,或許得花上十年的時間(也可能一輩子與錄音室無緣)。換個角度想,只要過了某種程度的演奏門檻,藉由錄音檢視自己、督促樂團前進是很不錯的方式!因此,實際影響要不要進錄音室的因素,就會著重在「錢」和「時間」這種不得不面對的條件下,畢竟沒錢萬萬不能,而且為了財務狀況而引發爭執甚至解散的樂團並不少見。

進錄音室前該做好哪些準備?

1、大量練習,並且熟悉自己的音樂。

熟悉自己的音樂並非只是把歌彈熟而已,拍子彈準、音不能出錯都是很基本的。進錄音室有趣之處,在於可以嘗試很多宅錄沒有的可能性,使用平常沒有的器材、和錄音師/製作人一起工作激發想法,這個過程才能讓你的音樂有提升的機會。許多經驗尚淺的樂團,進錄音室只是一心想著要如何把歌彈好,反而缺乏「玩」的部分,假如今天製作人臨時有別的要求,或想加入不同的想法時,樂手來不及反應就很可惜。冠宇老師說得相當中肯卻一針見血:「進錄音室通常是為了發片,你要出版不夠好的東西來傷害自己嗎?」因此,反覆練習與練團絕對必要,除了增加對歌曲的熟悉度,也能讓錄音過程有機會激發出更多可能性。

10959406_1011486662198039_4755342089968274181_n

2、將歌詞和曲譜準備好。

上述提到,熟悉自己的音樂絕對必要,不過就算我們對自己的歌已經熟到閉著眼睛都不會彈錯,製作人和錄音師卻不一定是如此,他們可能對你要錄製的歌曲相當陌生,不了解段落與結構。因此在錄音前,最好將歌詞和曲譜準備好,除了在溝通上更清楚,錄音師也會比較知道你要幹嘛、進行到哪裡,中間如果有地方要修正,也能更準確地表達,節省模糊描述和尋找段落的時間。

3、回歸音樂本身,更仔細面對自己的編曲以及每項樂器所發出了聲音。

錄音如何才能錄得好?其實只要有足夠的器材、找到好的空間、好的錄音師,應該都可以做到某個程度,但最後會碰到的問題大多還是音樂本身。回歸到音樂本質,被錄下來的東西本身如果不夠吸引人,或是在編排上已經有衝突、本身沒有焦點、會讓聲音很難處理的時候,我們不太能夠期待在混音完能夠像變魔術一樣變得很完美。許多人在錄音時都覺得自己錄進去的 source 沒問題,也不會覺得自己的音或拍子不準,到混音後製階段,細節變得清楚以後,大家就開始東挑西挑,然而,挑剔的是一開始錄製的問題,這樣一來混音師就會變得很為難。例如有些樂手在彈奏時會有不可避免的小聲音、喜歡那種有點髒髒的 tone,這不是不好,表演時效果可能不錯,但是在錄音時最好不要存在,因為當混音、細節變得很清楚的時候,那些小聲音就會變得很顯眼,令人介意。

「錄音是很快樂的、捕捉聲音的過程,當前置作業可以盡可能完整、而且演奏過程是好的,事情本身就會很愉快!」魏駿建議大家一定要先做功課,當你知道混音錄音會遇到這些狀況的時候,就可以回到音樂裡去解決。

除了反覆練習是熟悉自己音樂的首要,還有什麼也是必須做的?

1、整合所有團員的意見。

錄音室是執行想法的地方,不是討論想法的地方。團員之間先要整合大家的想法,像是整個專輯或歌曲要表達的概念,包括旋律、歌詞、編曲、音色取向這些細節,在開案之前必須有定案,如果進了錄音室還在各持己見就是浪費時間與金錢。「從事先宅錄到演出現場的 video,多去檢視自己的音樂內容,去思考每個段落、每個音符。」小戴認為除了練習,「思考」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環。

2、事先做功課,具備基本的錄音知識與概念。

我們不需要真的了解每一個專有名詞背後的原理,或是每一件錄音器材的特色與使用方式,但對於錄音中常見的工具名稱和術語,至少要知道它基本的意思和作用,才能有效地與錄音師溝通。

461725_374815215895435_1366460520_o
與錄音師溝通的技巧之一,便是先具備基本的錄音知識與概念。

3、注意身體,讓自己保持在最佳狀態。

歌手錄音前最好不要熬夜、睡眠充足很重要,並且不要大聲說話養好喉嚨,身體好聲音才會好,也可以在前幾個月開始跑步、訓練肺活量;樂手除了小心不要讓自己受傷到會影響演奏的程度,平時除了練琴也可以多運動健身、增加肌耐力,畢竟錄音需要很強的專注力,會消費不少精神和體力。

魏駿:「我一開始覺得錄音可以做很多事,化腐朽為神奇;後來在這個產業做了這麼久,發現錄音可以做的事情其實很有限,真正好的、能夠感動人心的關鍵還是音樂本身,你的詞曲、編曲和演奏,那些東西能夠打動人的時候,錄音混音才會有那些重點。但如果那些東西沒有辦法留在錄音裡面的時候,後面不管你怎麼做都會覺得少了些什麼。自己想傳達什麼、如何去表現,這些事情是在你練習、思考的前端去做到的,才能夠留下好的錄音作品。」

最後,當你做好一切準備,要進入錄音室的同時,請不要忘記初衷:我們不是要錄「好的」音樂,而應該是錄製「自己的」音樂。



avatar